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人教说课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

作者:张晓红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9月16日  字体:

  

《少年闰土》说课设计

济水南街学校   张晓红

人教实验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少年闰土》是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但是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死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如何做到这些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为了避免教师多问多讲,我只设计了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知道的。这样就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中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如何能够让学生既学得有兴趣,他们的讨论又能做到有的放矢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谁愿意和老师一块来学习呢?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够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互动互学,教师既能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也能及时调整他们学习的方向,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维护了学年的自尊心。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通过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能探讨出一些问题。但也有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这就需要老师在关键处一点,带他们探究,这样课堂就不流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对字、词、句、段的学习也落到了实处。例如在教授“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学生所说的,有好几个不太明白,又有些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排”状态,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反复诵读,深入休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问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到其中隐藏的深刻内涵。

三、重体会,悟思想感情。

当少年问土的形象在学生的有头脑中凸现,学生真正感受到闰土那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后,我及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此时此刻,课文中的“我”有什么感想?学生自然而然在文中找到这一段话: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适时建议学生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一下闰土此时此刻的感想。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被打开,纷纷发言,大有不吐不快之感。“闰土是一个生活在海边的孩子,而我们都生活在城里的高墙大院里。”“闰土的生活丰富,他可以到海边干许多的事,可是我们却不能,我们连家门口都很少出去。”“闰土的知识很丰富,他在海边认识到了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小鸟和贝壳。”“闰土的到来,还让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差别很大,我们有点像井底之蛙,很少看到外面的天空。”……许多精彩的发言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重拓展,感受友情

这篇课文是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改编的。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这也是本课值得关注的地方。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由于闰土与我生活环境的不同,才让我们对彼此的生活感到新奇与快乐,才让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惜正月马上要过去了,闰土需回家去。面对着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分别,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可闰土还是被他的父亲带走了。就这样我们在泪水中分别了,这一别,就别了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在这两个小伙伴的心中又藏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看老师课前找到的资料:

在我离开故乡的这么多年,只要一想到闰土,我的脑海中就会忽地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我回到故乡时,母亲对我说:“闰土他每次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总是问起你,说很想见你一面。”

 师生接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他们在这30年里,他们没有把彼此忘记而是想着对方的。

生:我体会到闰土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在这30年中,我只要一想到闰土,就会想到他看瓜的情景。

生:我体会到我给闰土的印象也是深的,因为他每次来我们家的时候,总是对我的母亲说他也很想我,也很想见我一面。

生:我体会到这30年里,他们都在思念着对方,都想见对方一面。

师:在这30年时,他们是这样的彼此想着对方,可就是苦于无法相见,请同学们放飞想象: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他们相遇了,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如果他们见面了,一定会拥抱在一起。

生:他们一定会拥抱在一起哭诉对彼此的思念。

生: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生:我肯定还想让闰土带我去经历一下那时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

……

师:同学们把他们的相见都想象得很富有诗意,是不是象大家所想的这样呢?请同学们自己看。

出示:

我与闰土见面后却发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可悲的、无法逾越的屏障,让我对故乡,对故乡的一切不再感到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而那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少年,却在我心中忽地变得模糊起来,使我感到了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悲凉。

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

师:看到大家眼中闪动的泪花和摇动的头我知道这种结局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

师:为什么事隔30年后,当我再次看到闰土却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走入《故乡》中寻找答案,老师期待着与大家的交流.。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521_2401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