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图文12.将相和 教学设计

图文12.将相和 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14 添加日期:2009年01月30日  字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导入新课,边听边想:

  (1)“将、相”分别指谁?

  (2)这篇文章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

  2.自由小声读课文,看看《将相和》是分哪几个小故事来写的?

  完璧归赵(1一10自然段)

  渑池之会(11一15自然段)

  负荆请罪(16-18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地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小组学习

  (1)分别朗读每一部分,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互相纠正其中的错误。

  (2)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生字新词。

  (3)质疑。

  二、了解时代背景

  1.齐读第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四、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并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1.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2.喜欢廉颇。他知错就改。

  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完璧归赵”

  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图,抓住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描绘一下。

  我们在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读出来。自由读,指读。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

  (5)从“大大方方”这个词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结合第九自然段,讲讲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1] [2] 下一页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491_652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