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赖苏桂
《桃花心木》是台湾当代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哲理散文。课文借平凡的生活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教学时,应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种树人的用心,感悟道理,谈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建议:
(一)、初读课文,总体把握
1.交流与本课有关的课外阅读收获。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林清玄的资料及作品;
(2)交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关于桃花心木的资料。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掌握字音、字形,理解字义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想表达什么见解”并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品读课文,体验感知
1.把课文中写给树苗浇水的句子画下来。
2.思考“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的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
3.“种树人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4.指导朗读,注意感受“我”的疑惑不解,读出觉得奇怪的语气。
(三)、研读课文,体验感悟
1.学生默读种树人的话,抓住重点词句,提出问题理解。
2.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答案。
3.以采访种树人的形式,交流学习成果。
强调注意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表现“我”的疑惑,种树人的语重心长。
4.理解“我”从中感悟的育人道理
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想到了什么?
(1)树木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人的“不确定”指的又是什么?
(2)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
5.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以及作者的见解,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想法)
(四)、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或觉得深有感触的部分反复地朗读,读出你的理解。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选做题
(1)假如你就是“桃花心木”中的一棵,把你想对种树人说的话写下来。
(2)选择一篇你最喜欢的林清玄的作品朗读给同学听,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http://xieanping.blog.hexun.com/4810183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