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语文组就丁老师上的《桃花心木》一课进行了研讨,尤其是对课文的解读我提出了异议。
我们都知道,《桃花心木》主要介绍了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以及怎样种桃花心木。借种树喻育人,告诉我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是课文的解读,丁老师也做的非常棒!但是课文还有没有其它解读了呢?
我们先回到课文中来,经过生长的桃花心木最后都成材了吗?就没有枯萎或者未成材的树木?答案肯定有!那么这些特殊的树怎么安排呢?种树人有责任吗?这些我觉得都是文本的解读,只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走,而没有发现罢了。为此,《桃花心木》文本还有其它解读,比如没有长大或者枯萎的树木怎么对待?如何正确认识种树人的管理?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去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想,我们教师应该多角度启发学生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http://tljy.tledu.cn/Oblog/more.asp?name=lpyou&id=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