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上好文言第一课——《学弈》一文教学设计

上好文言第一课——《学弈》一文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6日  字体:

  

 

  文言文作品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古代文学的结晶,也是让学生接受经典文化熏陶浸染的良好载体。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正式学习过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确实有些陌生,学习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用一节精彩的开篇之课,抓住学生的眼球,打动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阅读文言的冲动,带领他们身心愉悦、陶醉忘情地走进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那么,这将对学生今后古典文学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发挥十分积极的意义。正是认识到这一点,笔者在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第一课《学奕》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学设计,并以自己掌握的计算机知识进行课件设计及制作,试图用精心和匠心引导孩子们跨越语文学习的这个新起点。

  《学奕》节选自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讲述了二人学奕,因学习态度不同,二人学习结果也迥然不同的故事。故事告诫人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批评了三心二意的不良习惯。其文辞凝练,寓意深遂,是孟子的传世名篇。初次接触文言,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因此,我抓住“意会”“美读”作文章,开始了一次新的教学尝试。

  一、逐层铺垫,设境激趣

  1、交流中国古代名言。
  师:课前我请大家收集一些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有所收获的同学请冲我挥挥手!(生挥手,指名交流。)
  2、谈话:简介文言文,导入《学弈》一文。
  师: 同学们搜集的这些名言警句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文言文。文言,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古色古香,意韵悠长,千百年来,多少传诵不衰的作品由此而产生。《学弈》一文就是其中优秀的一篇。
  3、释题。
  4、了解作者。
  师:本文的作者是谁?(生答:孟子。)
  师:孟子是何许人也?课前呀,老师也兴致勃勃地上网收集了一些关于孟子的图片和资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孟子画像及配乐、配音介绍: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与弟子们合著《孟子》一书,流传千古,影响深远。《学弈》一文即出自其中一篇。)

  二、身临其境,人文合一

  过渡:说起历史,总是让人浮想联翩!同学们,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想不想做一回古人呢?好,就让我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下吧!
  1、引入故事情境。(课件:古乐声中,画面进入了战国时代,一家棋社门口张贴出一张告示,上书四行字(配音):弈秋棋社今日招徒,一朝学成终身不俗。广纳天下贤人雅士,齐聚书卷路143号。)
师:噢——原来是一家棋社在招徒弟呢!大家有没有兴趣去试一试呀?(生跃跃欲试地答:有!)
师:去之前,老师要拜托大家一件事,是什么事呢?——(课件:文字及配音:(1)仔细观察,回来告诉陈老师——棋社之行,你认识了哪些人?(2)特别提示:嗨!有勇有谋的你就要独闯文言关了。别紧张,读通读顺、大致读明白就可以了。必要时,144号、145号将有人出手相救!加油啊!)
师:好了,同学们,打马扬鞭赶快去吧!
  2、寻访棋社,拜师交友。
学生带着老师的“嘱托”,参阅课本144页、145页的注释(救兵)初读课文。师巡视,相机点拨。
  3、棋社归来谈师友。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基本上完成任务的请冲我笑一下!(生展露笑颜)
师:我想快点知道,棋社之行,你认识了哪些人?
学生畅谈。
  4、初读。
  (1)生读。
  师:下面想请个同学把这个文言故事读给我们听听,谁能试试?
  一生读。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点评。
  师:第一次读文言,你们有什么感觉呀?
  生:很拗口,不好读。
  师:其实啊,老师小时侯第一次读文言也是这种感觉。不过呢,读得多了就熟练了。同学们,在古时候啊,诵读诗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握,书声琅琅,情景交融,物我两忘!下面呢,听老师来读一遍,感觉一下老师读得有什么特点?
  (2)师范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配乐范读。)
  师: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没想到文言文也可以读得这么美!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文言朗读的要领:速度稍慢,注意停顿(还可微微摇头晃脑)
  (3)教师逐句教读。
  (4)学生接力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诲、鹄、缴、弗。
  三、化整为零,沐浴书香
  1、小组故事会。
  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讲讲《学弈》一文这个故事。在故事会之前,老师有四个特别的行动指令要分发到咱们的四个小组,现在呀,他们已不知不觉藏到了你们的桌子下面,赶快找吧!(生纷纷寻找)
  每组各找到一只纸鹤,鹤身有字,四组指令分别如下:
  一组:
  (1)说说弈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句子。
  (2)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试读一读。
  二组:
  (1)谈谈第一个徒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这句话该怎么读?请试一试。
  三组:
  (1)看看第二个人学习得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
  (2)这句话怎么理解?
  (3)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试加上动作演读一番。
  四组:
  (1)第3—5句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3)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
  师:找到纸鹤的同学就做今天的学习小组长。现在,四个小组各自将令在手,那到底怎么样才能完成这些指令呢?有人要来为你们出主意了——(课件: 文字及配音:为你支招——(1)、组长将特别指令迅速通告全组。(2)、小组内二人对讲故事,之后组长检查一至二人,相互评价补充。(3)、在组长的指挥下讨论并合作完成指令任务,组长将解决不了的问题记载下来。(4)、组长统筹安排汇报人员及汇报方式,并在组内演练一次。)
  师:大家开始行动吧!
  学生开始讲、议、批、思、读,教师相机指导。
  2、交流感悟,美文美读。
  师: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彼此的阅读收获!从一组开始吧!组长主持汇报。
  第一部分:
  一组组长:我们组的第一个问题是“说说弈秋是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的句子。”这个问题由黄思达同学回答。
  黄思达:我认为弈秋是个棋艺高超的人,从文章第一句“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可看出。
  师:说得不错!(课件相机出示该句及弈秋形象)请继续。
  一组组长:我们组的第二个问题由兰蕊同学回答。
  兰蕊:我来解释一下这句的意思——弈秋,是全国之中最善于下棋的人。
  师:好,让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弈秋,他是什么样的?给人怎样的感觉?
  指导看图,引导学生们归纳:弈秋鹤发童颜,手捋胡须,神色泰然,看上去德高望重,鼓励学生合理想象。
  一组组长:我组的第三个问题请刘瑜回答。
  刘瑜: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我觉得这句话应该用敬仰的语气读。
  师:其他的同学要补充吗?
  生:我觉得还要加上一种叹服的语气更好。
  师:说得好!你们俩来试试。(二人试读,生评价。)
  精读指导:教师分别用平淡和抑扬顿挫两种不同语气读该句,让学生比较哪一句中的弈秋棋技更高,生答后者,全班学习老师的语气练读。教师抽读并在点评中指导读精读美。)
  第二部分: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组的精彩表现——
二组组长:首先请我们组的张军谈谈第一个徒弟给他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并找出相关句子。
  张军:我觉得第一个徒弟是个学习相当专心的人,从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句看出。
  师:找得很准确!(课件:一徒弟沉思专注的形象及句子“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指导释句并看图,引导归纳:此人目视棋盘,神色专注,一副全心投入的状态。
二组组长:第三个问题“这句话该怎么读?试读一读。”由我们组的涂可同学来解决。
  涂可:我觉得应读出一种赞赏的语气。
  师:那你来试试。(该生试读)
  师:读得真有味道!你来教全班同学读读好吗?(之后指导全班朗读。)

  第三部分:
  师:咱们三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快把你们的感受交流交流——
  三组组长:我组的第一个问题“第二个人学习得怎样?文中是怎样描述的?”由何晶来回答。
何晶:第二个徒弟三心二意,无心学习。文中是这样说的“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课件:第二个徒弟的形象及相应的句子。)
  师:不错,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引导释句之后指导看图,归纳:第二个徒弟无心学棋,东张西望,好象在想:说不定天鹅就要飞来了。
  三组组长:我们组的第三个问题“这句应用什么语气来朗读?试加上动作演读一次。”由李亮来回答。
李亮:我觉得这句话应读出一种批评的味道。
其他同学补充:还可读出轻浮、想入非非的感觉。之后学生加动作演读,师生共同评价。


  第四部分:
  师:两个不同的学生后来会怎样呢?来听听四组的发言——

  四组组长:我们组的第一个问题“第3—5句中哪一句点明了学弈的结果?”由冷天同学回答。
冷天:第三句“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点明了学弈的结果。(课件:两徒弟形象及3—5句。)
  四组组长:第二个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读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由孙奥来回答。(孙奥释句,其他学生可用自己的话来补充。)
  指导学生读出一种感慨、叹惋的语气,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两人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学习态度不同造成的。
  四组组长: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文中最后两句话的?”由唐冰峰同学来回答。(唐冰峰释句)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这句话里深深的意味,并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及答话的余味无穷 。
  3、回顾全文,讲讲读读。
  (1)释疑。
  师:读了全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古人天天这么说话,多累呀!
  师:你这个想法很有趣,不过,在刚开始上课时我就介绍了,文言是古代的书面语言而非日常生活口语,明白了吗?
  相机解释其他问题,学生能回答的让他们自己解决。
  (2)指名1-2人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3)全班配乐朗读全文,全身心地感受文言诵读的快意与韵味。

  四、升华感悟,思绪绵延

  1、读了《学弈》一文这个故事,你想说点什么?(对自己、老师、同学、孟子、文中人说都可以。)
  2、设境想象:学习了半天,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好吗?甩甩手,晃晃头,扭扭腰,闭上眼睡吧,睡得真香啊!不知不觉开始做梦了——在梦里呀,你居然见到了弈秋的两个弟子,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各自会怎样呢?会有什么变化吗?好了,就让故事在你的梦里继续吧……(学生伏桌做梦状片刻)
  3、作业:(1)续写《学弈》一文故事。(2)试背全文。
  后记:纵观全课的设计,教者试图体现一种流畅唯美的教学风格,既尽量照顾小学生活泼好奇的天性,又努力兼顾赏析古典文学精萃应有的一份凝重、神往的气氛营造,从大环节的创设到过渡语的斟酌,无不力图通过文言第一次的启蒙带给孩子们走进古典文学世界的一份惊喜、一份跃跃欲试。终于那一天,一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和我愉快的教与学证明了我这一小小“教学理想”的实现,我做到了!永远也忘不了在那个四十分钟里孩子们的沉醉与陶陶然,还什么比这更让我欣喜的呢?

 

本站(www.pepxiaoyu.cn )友情提醒:搜索更多相关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491_2309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