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学弈》一文教学方案

《学弈》一文教学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6日  字体:

  

《学弈》一文教学方案

育才二小  杨树鹏

《学弈》一课是六(下)的第一篇课文《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则,第二则是《两小儿辩日》。记

得在北京的试验二小听过武老师的这节课,讲的生动深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言文在小学阶段并非第一次出现,五年级(下)就曾经有过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一

课,而六年级(上)则学习过选自《列子·汤问》中的《伯牙绝弦》。也可算是有一定的基础。再

加上本文很短,不足百字,所以,学习起来不会过于困难。

教学目的:

1、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流利朗读课文达到背诵水准。

3、体会出本课的含义,对这个典故产生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并产生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

1、默读课文,把短文读通顺。

2、自己学习本文的15条注释。

3、通过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4、听录音,看看高手是怎么读的。然后与自己的朗读对照,找出优点和不足。

5、教师指导断句朗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二、理解这篇短文的故事内容。

1、小组内互相讲解。(要求:紧扣原文,尽量把原文中意思说全面。)

2、指名在全班讲这个故事。大家评议优劣。

3、教师指导重点理解:

问:这篇短文中用了几个“之”字?各是什么意思?

“为是其智弗若与?”一句中的“为”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话又该怎么翻译成现代的话?

三、理解道理。

问:“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板书:专心致志

现代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四、讨论:

1、你对这两位学生怎么看?

可以先分开评论,也可以综合评论。

2、说话要求:

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自己的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最后要有结论。

如果谈话不深刻,可以引出对“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句的看法。

问: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方法?

要求达到以下认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即不能全面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是要这样做的,但当自己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多提问,只有“疑”才会“思”。最

后要形成自己的观点,把知识变成学问。

(但不要求学生一定同意以上观点,个人可以保留意见。)

3、深入议论:

你还能用什么事情来说明你的观点?

(可以用看来的、听到的事情。)

五、再次朗读全文。联系背诵。

六、布置作业:

续写这篇短文。想象两个学生以后的发展情况,想象要合理,观点独特最佳。

如果能用文言文写最好。

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附)板书

学弈

一人  专心致志    学有所成

一人  一心二用    弗若之矣

    (非智力原因)

我们  专心认真  自己钻研  善于质疑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491_2307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