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唯一的听众》两次的聆听

《唯一的听众》两次的聆听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5日  字体:

  

《唯一的听众》两次的聆听
课题:唯一的听众   执教者:张蓓   听课学校及班级:上海小学五(4)班

一、导入课题

1、唯一的听众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音乐学员最有声望的教授)

2、我?(我爱音乐,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

3、曾经妹妹认为?(“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后来专修音乐的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

二、默读课文,划出“唯一的听众”的话语。

1、“是我打搅了你吗?……坐一会儿。”

2、“我猜想……请继续吧。”

3、“也许我会用心……每天。”

4、“真不错……小伙子。”

5、有次,她竟对我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引导学生改为直述句)

三、回顾

老人为什么会说这样的话,回顾课文,回到初次见面的时候。

1、指名读1——7自然段。

2、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3、引导学生用“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来整理文章内容。

4、引导学生理解“诅咒”在文章中的意思。为何诅咒?(咒骂自己;曲子拉得太难听了。)

5、“就在每天早晨”告诉我们什么?(拉琴,每天都要坚持,……)

6、如果是你,听了老人的话,你会怎么想?

    加紧努力,拉得更好,不再是“白痴”

    老人鼓励,琴艺“炉火纯青”,不让老人失望。

    要对得起老人每天的倾听。

7、老人善解人意

8、初次相遇,我珍藏了一个什么样的秘密?

     默读课文

     老人说——我的心感受到了,谢谢你。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四、对比“我”

之后的我有什么变化?

1、不在乎妹妹的态度,一种力量在潜滋暗长。

2、从坐着——站着练习。

3、同时每天为老人尽心尽意地演奏。

老教授的话到底给了我哪些变化呢?(感觉老师的这个问题有点重复。)

读课文,找出“我”有巨大变化的句子。

1、“我”发现自己的变化,家里人的变化。

2、“我”又敢在家里练琴。

3、“我”不坐,站——很直,酸,湿透,尽心尽意。

五、再读老人的话

     感受老人的善意……

六、遗留问题,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指点

    唯一的听众————————————我

                        装“聋”,赞美

 

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我爱音乐

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                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

我的一些感受: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前后听过两次,虽说有预设的教案,但两次听课的过程中,两位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方式的选择都不一样。在张老师课堂中,她直接入题的方式,提问导入“唯一的听众是谁?”处理问题的方式直接干脆,然后抓住我练琴前后(受老人的关注前后)的变化,来理解老人的倾听对我琴艺的无声指点和影响。再抓住老人的话语,来读懂老人的善意和对一个痴迷于拉琴的小伙子无言的支持。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张老师是一个很有耐心的老师,她充分地点拨学生,这在追求效率的上海,在快节奏的课堂中并不多见。比如,张老师引导学生用“老教授看到……听到……心想……”整理文章思路的时候,学生一时半会还不能表达,张老师根据这一情况做了调整——“同学们,那就先跟自己的同桌说说吧。”虽然,因为教学设计的调整,张老师没有在短短的35分钟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很亲切,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很能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不唯“教学任务”是中心。

     在这节课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上海小学师资力量的庞大,似乎随便找一个老师来,都可以展示一节精彩的课。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liunianji_491_2298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