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不要让课堂“涛声依旧”

不要让课堂“涛声依旧”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襄樊市襄城实验小学  张德兰

 

走进任何一所学校,你都能感受到或浓或淡的课程改革的气息;随意采访一位教师,也能谈出诸如“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理念。表面上看,新课程已深入人心,实际上呢?《中国教育报》记者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采访、座谈后,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一个“涛声依旧”透出了

新课程改革中的艰难与无奈。

 

我们知道,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理念到实践之间要经过一个艰

难的转化历程。在这次课改中,国家拨出巨额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层层培训,使我们广大教师接受了新的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素质。要把

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认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将理念放在实践中去感悟、消化,最终内化吸收。西方有一句名言:“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换言之,教师只有将新课程理念

落实到课堂实践中,才能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首先,教师要转换角色,努力做一个反思者。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嘴不再是知识的源泉,学生的头脑也不是知识的水桶,师生不是碗和桶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情感交流的关系,是信息沟通的关系。因而,每上完一节课,

教师就应及时总结:这节课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我和学生是在平等交流吗?我的哪些教学细节体现了课改理念?如若是否定的回答,则要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这样善于总结、勇于反思,才能唱好风格各异的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做一个实践者。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但要防止走极端,不能一提“自主、合作、探究”,就把这六个字当作万用标签到处贴。要避免“应景式”的合作学习,追求热闹的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的自主学习。

 

    新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正像叶澜教授讲的那样:“在新课堂里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不只是在教与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203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