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环境 全面提高作文水平
——县级课题《加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的研究》阶段成果报告
大竹县观音镇中心小学 陈太祥(课题负责人)执笔
【摘要 】强化校本培训,提高参研教师水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还学生一片自主选择的天空,丰富学生作文资源,优化作文教学过程,追求作文形式的多样化。作文批改注重情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用活教材,激活学生作文欲望。以利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主题词 】 强化培训 优化环境 自主选择 优化过程 追求多样化 情感性与科学性 丰富资源 用活教材 全面提高
一、课题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然而综观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完全封闭型教学导致作文教学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当大;重课内轻课外,致使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偏硬造;课堂上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过分强调共性,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限制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导致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效果普遍低劣,学生作文胡编乱造,城乡学生能力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作为农村小学来说,只有走具有农村特色的作文教学探索之路,才大有作为。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宗旨是:加速扩展农村小学生的知识面,消除学生的作文恐惧心理,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①探索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心理,构建民主、开放、和谐的作文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作文兴趣。
② 解决农村小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
③ 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的作文评价的新体系。
④ 对现有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适当加以选择、改编、组合、补充和拓展。
⑤ 通过课题的实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领域相当宽,为了使研究取得更好的实效,在本课题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本阶段侧重选择了以下几个领域:
①继续开展农村小学生作文心理的研究。
②拓展好现有的作文教学资源,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习作环境。
③ 继续加强作文批改的研究,改革评价方法、手段和途径,重视过程评价。
④ 加强对现有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的研究。根据农村小学作文素养发展的需要,对现有习作内容教材部分进行适当改编、组合、补充和拓展,使作文教学内容综合化、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人文化。
⑤开设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课题实施情况
1、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①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学习。学习有关课标及课程改革的内容,如《语文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系列丛书等。有关作文教学的内容,如《小学作文教学手册》、《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小学作文教学论》、《小学作文训练艺术》、《新编小学作文教与学》等。使全体参研教师了解新课标、新课程,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小学作文教学观。
②对教师进行课题培训。学校多次委派课题负责人陈太祥老师外出学习,先后聆听了省教科所王真东教授,省教院李小融教授,市教科所郑显银、旷明二位专家及县教研室专家的讲座,回到学校后,对全体参研教师进行了培训。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实施组织了多次讲座。发放了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相关资料,如《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教育科研论文的撰写》、《教育科学科研成果推广或课题实验的全过程》等,这样使参研教师进一步明白了研究的理念,思想以及内容和途径。
③坚持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科研和教研是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可偏颇的两个轮子,只有协调一致,以研导改,以改促研,相互促进,才能推动学校教改工作不断发展。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强调教研活动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做到:校内研究课具有层次性,课题研究课具有指导性和创新性。今年陈太祥、李兴斌二位老师执教的作文讲评课和作文指导课,以崭新的教育理念,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特色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那精湛的作文教学技艺赢得了听课领导及老师的普遍赞誉。
2、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还学生一片自主选择的天空
①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打破学生“学校一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学习轨道,顺应儿童的天性,引导学生到语言与思维的“源头”——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去学习语文,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让学生走向社会,了解市场、场镇建设、环保和乡村变化,采访人物等,这样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所感,为写出属于他们自己的闪耀个性色彩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②营造大语文教育的良好氛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和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智力背景,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大力开展活动作文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进行练笔训练,并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学做家务”的烧菜、包粽子、洗衣服等活动,“我的课余生活”的做书签,做贺卡,贴树叶画等活动。语文益智活动有成语大接龙,俗语大比拼,歇后语比赛,古诗大拼盘等;结合学习生活实际开展的活动有自画像,六一庆祝文艺活动,九九重阳节敬老人献爱心等。今年学校又组建起了《达州日报·校园周刊》小记者站,每周知道老师都要举行小记者活动,或培训、或采访、或开展读报会、或进行才艺展示等等,这样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材料,学生的习作也因此充满了情趣。
课外阅读活动主要是引领学生多读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应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这几个数字不难看出,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必须从阅读量方面花大功夫。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尽量在学校图书室现有的藏书中,为学生选择可读性较强的读物,另外还引导学生自己去购买相关读物,如少儿名著、童话等,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充实学生的知识面。在督促上主要采取读书汇报会,写读书心得,评比“最佳采蜜本”,评选“读背优秀诗文大王”等活动来强化。学生通过这样大量的语言积淀,在作文中不仅有话可说,而且写得生动具体形象,描写也恰如其分。
③提供自主空间,丰富学生作文资源。小学生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出来,我们就可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对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资料库”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资料库,我们的做法是每位学生两个本,一个命名为《写真集》,主要记录学生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感;另一个命名为《采蜜集》,对阅读到的好词、佳句、精段进行摘录。周周评比,大大地调动学生读书、写作的兴趣。这样也就解决了语言积累与生活积累同步发展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提供了必要的材料准备。
④优化作文教学过程,追求作文形式的个性化。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写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思路,自由行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教师不框定内容、字数,让学生真切地反映自己的见闻,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教法一般程序是:做做——说说——写写。
做”在这里就是实践,经历,体验的意思,包括游戏,实验,小制作,观察实物及标本,参观、访问、朗读比赛、开故事会等多种实践活动。
“说说”就是在做做的基础上,教师不给固定的提纲,不作滔滔不绝的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说说自己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让他们自收说,找朋友说或小组讨论说,让他们说说自书在活动中的所为,所见,所闻,所感。
“写写”就是让学生将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教师尽量放手,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独立自主”地确定写作思路,选择写作方法。
先写后导,导评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不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地写,自主地尝试。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雪上加霜的“写”的基础上,既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追求作文形式的个性化。主要表现为多角度作文,即多角度立意,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进行审视,确定不同中心,从而写出具有不同立意的新颖独特的作文;多方面选材,就是引导学生围绕同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多形式表达,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构思新,表达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如在结构按排上,可选用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等多种形式。
其次表现为求异作文和想象作文。求异作文能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进行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项思维;想象作文可以有效增强和丰富学生 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写童话,也可以虚构故事。如让学生写《假如我是……》可以激起学生想象创作的激情,他们写起来会感到轻松愉快,挥洒自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课题研究实践证明,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创设良好的习作环境,还学生一片自主选择的天空,优化作文教学过程,追求形式多样化的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明显提高,习作兴趣明显大增,习作心境也发生质的飞跃。
3、作文批改注重情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根据农村小学生作文现状,在批改时,我们注重了情感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情感性是指对习作中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精采地方进行细致入微的情感性的语言评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每篇习作都不错;科学性是指对文章内容、中心、结构、遣词造句、标点的使用等方面进行恰当的批阅,并制定了一份作文评价三级量化表(见下表),进行认真仔细的评价。
农村小学作文评价三级量化表(试验)
评价
内容
评 价 量 化 标 准 及 分 值
权
重
得
分
三 级 量 化 具 体 标 准
分 值
内 容
一级:内容真实,充实,有真情实感,选材典型新颖
80—100
0.3
二级:内容真实,欠充实,有一定的真情实感,选材一般
60—79
三级:内容虚假,无真情实感,材料过于简单
59以下
中 心
一级:立意有新意、健康,而且中心突出
80—100
0.3
二级:立意一般化,有中心但突出不够明显
60—79
三级:文章无中心或立意不健康
59以下
结 构
一级:结构严谨,转承自然,段落分明
80—100
0.2
二级:段落比较分明,过渡较自然
60—79
三级:结构混乱,过渡不自然,段落不分明
59以下
语 言
一级:语言生动形象具体,各种描写细腻入微
80—100
0.15
二级:语言不够生动具体,描写不够细致
60—79
三级:语言不通顺,描写存在严重缺陷
59以下
标 点
一级:能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80—100
0.05
二级:能比较正确地使用各种标点符号
60—79
三级:基本上能使用较常用的标点,但对有部分标点掌握不够好
59以下
合 计
在批改的策略方面,我们让学生根据这个三级量化表,采取三结合的办法进行批改,即自己批改与小组批改相结合,学生批改与老师批改相结合,讲评前修改与讲评后修改相结合。通过这些实践,学生的习作进步越来越大,从而也使学生真正明白了“作文是改出来的”这一写作经验。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同学间互相批改文章时,不仅能指出其精彩的地方,也能指出尚需修改的地方,更能给别人的文章写出恰当的充满情感性的评语。
4、用活教材,激活学生作文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演写一体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模仿职业活动。让学生模仿记者采访校内外新闻,模仿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模仿导游介绍名山大川。如笔者在教学《索溪峪山野》后,让学生学做导游,要求先写出介绍索溪峪奇特景象的导游词。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但能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或朗诵、或唱歌、或手舞足蹈等。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课本剧表演。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笔者在教学《此地无银三百两》后让学生续编课文。我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面画下故事发生的环境,请一个同学作旁白,再请几个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同学们大胆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写作欲望。
四、课题取得的阶段成果
1、理论成果
论文《优化作文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许青云 2003年6月获县教研室、县教育学会二等奖。
论文《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 陈太祥 发表于省电教馆主办的《四川信息技术》2003年第8期。
论文《阅读教学三步曲》 作者 陈太祥 2003年9月获《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论文大赛”二等奖。
2、实践成果
六(一)班刘乐园习作《不信邪的奶奶》发表于《达州日报·校园周刊》2003年12月7日第2版头条,得到享誉达州文坛的达师专副教授范藻先生约500字的精彩点评;
五(一)班魏丹习作《为妈妈申冤》发表于《达州日报·校园周刊》2003年10月26日第二版头条,得到该刊编辑刘礼全老师的极力赞赏,并写下约200余字的编后语;
六(一)班吴佳莉习作《当个小孩不容易》发表于《达州日报校园周刊》2004年1月4日第二版头条;
六(三)班汤文辉的《读书笔记一则》发表于《快乐学作文》2003年第11期新人新作栏目;
2003年5月,课题组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作文竞赛,对获奖作文结集命名为《晨曦集》,在本校广为传阅;
2003年11月,办起了校刊《启明星》,定期刊发学生优秀作文。现已出刊两期。
五、课题研究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究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带来课题研究的明显滞后;参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参研人员已改教数学,致使课题进展出现许多裂痕,很难弥补;课题选题过大,在本校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仅凭主研教师一人很难完成结题任务;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指导,致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本课题在下阶段的任务相当艰巨,对小学低、中、高段作文的连续性研究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以至还是一大片空白,急需加以研究。
2、改进措施
积极争取课题研究经费,加大人力、财力对课题的投入。对参研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参研水平。在低、中、高段作文研究的连续性上花大力气,以争取在预定的时间内结题。
参考文献目录:
1、蒋利红《快乐作文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师》2003年第12期;
2、胡天彦 周乾英《学校美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 《教育科学论坛》2003年第4期;
3、《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颁发
4、《走进新课程》系列丛书
5、樊高贤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创造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5期;
6、《小学作文教学实用手册》
7、《小学作文教学论》
注:本阶段成果获县教研室2003年度教育科研县级课题阶段成果二等奖。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