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当今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在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呢?现在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及做法。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空间中表露。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按我的理解,民主平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学生是与我们老师平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尊严、思想感情和需要;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同时又有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新课程强调,教学课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反思目前的课堂教学,民主平等的调子唱得很高,公开课、观摩课演得很有水平,而在这些课的背后——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老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紧张,怕老师者大有人在。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课。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得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老师不是表扬他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强忍着自己内心的不快,马上补充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怎么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试举我执教的《落花生》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对比的写法,知道是把落花生与苹果等对比起来写的。第二步是让学生找出对比方面,学生找到了“理”与“挂”,“枝上”与“地下”、“高高”与“矮矮”、“一见就生……”与“必须挖起来才知道”等四组对比词语,感受落花生与苹果的鲜明区别。第三步,让学生自读自谈,体会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品格。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尝,体会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析中提高。

二、构建全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发现。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但是分析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不难发现,在一部分课上,教师每节课都 将学生几人分成一个小组,团团围坐在一块,也不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坐在课桌外侧的学生扭起脖子看黑板的字是否舒服,也不能有效地关注智力发展较慢的学生此时此刻真实的心理需求与学习状态,只有轰轰烈烈的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效果;只要让学生讨论起来,也能给领导与听课的教师一个满意的交待了。好像新课程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几位课程专家满意似的。

我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时,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再说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意见。

我在教学《赠汪伦》时,让学生初步自我解释诗句的意思后,我对小朋友说,我看小朋友们哪个能发现小的问题,哪个能发现大的问题,如果谁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回答不了,那我就拜他为师。

听了教师这一番充满激励的话语,小朋友个个小眼发光,纷纷埋头读书,思考问题。

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踏歌声”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

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

几个问题后,再也没人举手了。我看没有提出有深度的问题,便鼓励说:“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相信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

只见小朋友眉头皱了起来,又埋头默读起来,窃窃地议论起来。

五分钟后,班上的小手又举得更高了。

“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候才来送呢?”一个男孩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一位女孩疑惑地问。

这两个问题确实很有价值,他们发现了书上写的与生活实际的不同,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

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热烈地展开讨论,想象,发表着自己的“高见”。

有的说:李白和汪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是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

有的说:老师,可能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

……

听到这入情入理的解说,我心花怒放,拍案叫绝。显然,合作学习使他们产生了灵感。

三、课堂中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而言是一支支兴奋剂。

当前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之一是教师不作评价,直到答到教师所谓的标准答案为止。问题之二是教师假评价,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表扬他,“啪,啪,啪”统一的模式,在全国各地以的一致,真像同一个模子里制造出来的一样。

怎样提高教师评价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

(1)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我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说:“你有一双慧眼啊,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2)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从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3)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还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

因此说,新课程有新的理念,教师必须要有新的做法,而不能还是循规蹈矩,否则,新课程的改革将会是一纸空文,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185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