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浅谈语文教学中团队精神的渗透与合作能力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团队精神的渗透与合作能力培养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关键词]

分工  整合  合作  团队精神   和谐相处 合作学习 双赢   共同目标  综合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共同发展 

 

[摘要]

团队精神培养极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在学习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

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并培养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2、语文学科特征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团队精神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培养团队精神

渗透与培养须同时进行。

1、学会初步合作

2、学会合理分工

3、树立“双赢”观念

4、学会确立目标

5、学会做计划与进行知识整合

总之,我们要顺应时代要求,为祖国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正文]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工又高度整合,生产生活的社会化程度日趋增强的时代,合作和团队精神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因为无论是生产还是研究,人们面临的问题都日益复杂,而且往往包含着多学科意义的内容,因此,单靠一个人很难胜任,而是需要多种人才通力配合,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仅自身素质条件要好,而且更重要的是与团队伙伴的合作的契合程度高,以及配合别人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合作精神业已成为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

一、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团队精神

1、团队精神是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

团队精神,即合作精神,是指一个团体中,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和谐相处,共同努力,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面对竞争与合作的日益加强,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对人才合作精神的培养。1994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提出了一份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报告。报告指出,教育应有四个支柱,它们是: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所谓共同生活就是指强调教育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和相互依赖性,学会在共同活动中与人合作,和谐相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也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必须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团队精神的渗透与培养。

2、语文的学科特征决定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渗透团队精神

语文教育即语言文字教学,在其进行过程中必须渗透团队精神,培养合作能力。这是因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指导人格个性发展都集中于这一基础科目。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一次有机的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学习中相互渗透的。

语文的工具性无处不在,而且是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的,可以说,生活处处有语文。中国语文学科乃至所有语言文字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决定了在其教学中必须进行综合性学习,树立“大语文观”,开放课堂,让学生学会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方法——分工合作学习后进行知识整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面对复杂剧变的世纪,要提高自身和团队的适应能力,正确地从组织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解决面临的种种疑难和困惑,就要以系统分析为核心,进行五项修炼: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望;团队学习;自我超越。其核心是建立共同愿望和团队学习,最终目标是自我超越。

为使学生将来能够成为新世纪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进步性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其团队精神,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带领学生做起“语言学习团

体操”,进而达到让学生在心智、品德双方面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如何进行训练

那么,从何时开始、怎样进行训练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刚入学学习汉语拼音时,就开始进行团队精神启蒙,因为学生步入学校,走进班级--最初级的团队的时候,就是他们认识集体、进入集体、组成集体的开始。

1、学会初步合作

利用汉语拼音教学中声、韵母相拼组成各种不同音节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合作启蒙,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引导学生从玩耍中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

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第9课的课文是“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课文本身就提倡合作,非常直观形象,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你、我、他”,在生字认完后应让学生照样子说话,说说自己与朋友合作做成功的事情,再说说是一个人做来得快、好,还是几个人合作来得快、好,让学生懂得合作的好处。

接着在平时课程学习中,使用“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训练学生进行初步的合作,培养其自发分工能力与配合默契度,使之逐步养成合作习惯。

2、学会合理分工

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各有所长,课文中的角色,有人适合于演A角色,有人适合于演B角色,激发其兴趣,进而学会自觉分工。比如《四季》中,如果让个娇娇小小的淑女去演“大肚一挺”的雪人,学生肯定会感到不像,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感觉--不像,诱导其对四季代表物的扮演者进行调整,使他们演得“像”,指导学生进行初步自觉的分工。

3、树立“双赢”观念

教给学生交流看法的方法,让他们做到和谐相处,进行良性竞争,树立“双赢”观念。

比如,实验教材第三册第18课《称赞》,其主题是朋友之间相互称赞的激励作用,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刺猬与獾之间所说的话,认识到别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启发学生思考:他们是不是一味盲目地相互称赞?他们的本领一样吗?听了对方真诚的称赞后,他们各自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答出:与人交流要真诚,话语要明确;他们各有长处,他们的长处也各有用处,他们的心情都很愉快等答案,进一步从认识到如何与别人相处,给他们灌输“双羸”观念。

4、学会确立目标

开放语文课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学会确立共同目标,并围绕目标进行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开放性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比如,五年制三年级第一个口语交际是交流自己爱看的书。笔者便是自己这样安排的,先按自己爱读的书的类型自行组合,再进行准备--回去把自己爱读的书再读一遍,也可同组同学换阅,想好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再回到课堂来进行交流。孩子们大多能够围绕“这本书(或这类书)好看”的主题来进行讨论、交流。完成任务后,笔者告诉学生:共同目标在合作学习时十分重要,它是方向,同一小组每个成员的所有学习活动,都必须为这个共同目标服务;它是如何产生的;让他们懂得要完成任务,首先要确立一个具体的共同目标,再为之共同努力,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5、学会做计划与进行知识整合

在阅读课文教学时,启动合作阅读程式,教会学生在事先作好简单的行动计划,学后交流、讨论,完成知识、技能的整合,进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一次成功的试验》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四组学生各完成一个任务: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实验的成功之处在哪里;小女孩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小女孩在提铅锤前说了什么,如果小女孩不说话或孩子不听小女孩的,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会怎样?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接下去,笔者用第四个话题引发全班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三人的合作,让学生体会他们所共有的团队精神,再把注意力转移小女孩的话“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上来,告诉学生,其实这是个简单的计划,实验的成功与这个简单计划密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合作中也要将事情的先后顺序事先作好安排。

最后,引导学生作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整理合并所学的知识,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这样从课文内容中渗透团队精神,从学习方法指导中教会学生合作,双管齐下,可以使语言文字学习和团队精神培养得到“双蠃”。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而奋斗,要建立一种持续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习知识、追求发展和自我完善成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要求,在班级内形成一种浓厚的团队学习氛围,并激励学生把学习能力转化为创造能力——合作作文,从而实现个人和集体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班级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学生成为合作型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

单    位:峨山乡接官小学

作    者:方  明

职    称:小教一级

论文字数:3000字

时    间:2003年10月22日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标准>解读》

2、《语言学概论》

3、《知识经济与人才素质》

4、《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185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