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也谈“会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也谈“会抓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与课程改革的矛盾日益凸现。学生评价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们对学生评价进行一些反思和力所能及的探索:一、学生评价 易痛的神经;二、提升理念 改变评价观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2、多元智力评价的理念;三、大胆尝试 探索评价法1、综合评价内容 变单一为全面多角度2、改进评价形式  实现“过程十结果” 3、扩大评价主体 体现自评 互评 师评 家长评 

[关键字]评价  反思  探索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南京市高考成绩在全省的名次下降,今年南京考生的高考成绩再次落在了江苏不少兄弟城市之后。南京,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各校校长,从任课老师到学生及家长无不为此“受伤”。高考,深深刺痛着南京。于是,南京市 把2004年定为教育质量年。全市统考——一个已被放弃多年的老办法,也在2004年重新加以应用。教育专家却认为这种反思实际上是对传统应试教育的回归,是对高考这一强势指挥棒和升学率这一最现实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无奈屈服。南京的家长们忧心忡忡地说,毕竟,让孩子读大学,读好大学,比无学可上要强得多呀!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学生评价制度与课程改革的矛盾日益凸现。有调查表明,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由于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育评价由于其不可回避的导向作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备受实验区的关注;由于考试评价改革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触及课程改革中最敏感的神经,因而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一、学生评价 痛楚的神经

老师们如此说:

——我们辛辛苦苦搞课改,改变教师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创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但是考试还是老一套。我们不得不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过去的一套做法,加重学生的负担。明明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为什么还这样搞?

——考试,如同达摩克里斯剑高悬在我们的头上。为了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我们只能是辛辛苦苦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
  校长的苦衷难言 :面对现存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升学压力,上级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估办法一直没变,如同紧箍咒一样套在我们的头上。上级评估看的是考试成绩,及格率、优秀率,来不来就是“教学质量检测”,变相统考。中考面前,谁敢马虎?

一些教育行政领导说:一个地区的教育质量如何,我们是要负责任的。中考、高考如何改?这可是刀下见菜,实打实的。要知道高考、中考是绝对不能取消的,高考、中考很难取消分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现在还看不到有一个能取代分数的办法。

二、         提升理念 树立评价观

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有着很深的哲学和社会背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精神的召唤,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性评价的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要求评价中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使之贯穿在评价过程的始终。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政治挂帅,强调国家至上、社会至上,在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强调整齐划一,从而压抑了人格的独立和个性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哲学界开始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深入的探讨;随后,在教育理论界掀起了一股重视人、研究人的热潮。提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认为“主体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通过对主体性的讨论,在人的发展问题上,人们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即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2、多元智力评价的理念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九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等。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多元智力的理论则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越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此,多元智力理论扩展了教师的“智力观”,课程功能由此开始产生的根本的转变,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大胆尝试 探索评价法

1、综合评价内容 变单一为全面多角度

一位老教育家讲得很对,人无全才,人人有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材。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有静态的笔试,又有动态的操作和口试,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态度水平,即实现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重目标相结合的评价;既注重基础知识,又注重基本技能,既注重课内的教与学,又注重课外的辅与练,体现教育评价的教育性和发展性功能。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例,我们不能仅用笔试分数这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而应该多几把评价尺子,实行分项考核评价,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形式,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为此,我们在课改实验中,有意减少笔试次数,增加听、说、读、写等口试测评,强调动手操作测评,例如:为能较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我们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就口算部分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口试,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口试,不但没给学生增加压力,反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既有利于学生的笔试,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性的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又使学生获得多次成功的机会。

2、改进评价形式  实现“过程十结果”

A、课堂过程评价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是师生在共同活动的生命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为把教学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引入激励机制,在一年级着手设计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即《云坛星星成长记录袋》,以送“智慧星、认真星、进步星、表现星、合作星”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正确地回答老师的一个提问,或能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时,老师只需用“你很聪明,送你一颗智慧星”,就可以给他学习上无穷的力量;学生朗读时挺好的,老师就说“你真行,我们都听得入迷了,老师想多听到几次。”;当一个后进生能在练习中做对一道习题时,教师只需用“有进步,坚持下去一定能学好数学的,送你一颗进步星”,让学生积攒五颗到老师这里换一个学习标兵牌,三个标兵牌又奖一串小红花。到了元旦时让学生拿出来打扮教室。就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生心坎里播下希望的种子,这样不仅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领域中的努力成果,又能使学生明确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B、阶段考核评价

我们将学生的学习时间划分每个月份为一个阶段,展开阶段考核评价,通过设计表格,在表格中体现自评、互评与教师简短的评语,尽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除反映学生的阶段特征外,还能反映学生的连续特征,即既能记录学生的阶段发展情况,又能记录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各方面发展情况,使《云坛星星成长记录袋》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教学评价职能,使教学评价落实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我们认为这本手册是确认一学期或一学年教学成果的总括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学生的努力作出肯定,也指明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它还担负着密切学校家庭的职能。到了学校开家长会是时,也是向家长汇报最好的材料。

3、扩大评价主体 体现自评 互评 师评 家长评 

在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中,评价主体范围的扩大有助于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在总体安排上,可提出教师——学生——家长评价的相互结合,充分依靠这些评价主体的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A、学生自评与互评:我们应尽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激励学生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同时强调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也应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正心理,促进自我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一个学生进行朗读新课程第一册7、《小小的船》后,请同学评评哪些好的地方可以学习的?学生一个说:“声音响亮,值得学习。”另一个又说:“‘闪闪’翘舌音、前鼻音都读准了。”在一阵表扬声中,朗读的学生红光满面的笑了。后来他那小手一节课都举得高高的。又如我尝试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评,学生在组里用小纸条给组员写评语。学生写的评语有:你知道的真多啊;你考的不错,就是字写得太差了,练练字吧;你真是粗心,又忘了写单位名称……这些评语具有趣味性、鼓励性、建议性,但学生都能接受,因为说出了事实。

B、教师与家长的评价: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从而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爱抚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例如我在对一个聪明调皮,学习马虎的学生的评语中写的:“哗!你这次数学考了100分!真了不起啊!老师和同学们为你感到自豪,都为你竖起了大拇指!可大家一看你写的作业和作业没按时完成时,大拇指都往下掰了。你说,是不是得花工夫改一改了?别让大家对你更有信心,好吗?”该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高兴得接受了,家长也看到了老师真切的关怀,更积极的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现在该学生的许多毛病都改过来了。学生、家长、老师都尝到了评价改革的甜头了。又如给一个后进生的评语是:“你对同学富有爱心,班级荣誉感也很强,在学习上,如果也能和小组同学合作、讨论,敢于质疑,老师相信你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认为,评价学生应是主动的、积极的,既能反映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又能反映学生能力的高低;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人格等因素:既要有学习结果的评定,也要有学习过程的评价。

同时,我们动员家长也来参与整个评价过程,设法使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够对评价的观点、标准、记载内容的含义等有较正确的理解,如:在设定具体评价标准的到达度评价时,附设具体的目标参照表,以期使家长对孩子的认识和学生对自身的了解有更明确的把握,真正发挥评价的反馈功能。

当然,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学生既要有客观性,又要带有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引导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

 云和县云坛乡小  刘建思

参考文献:

[1]    刘德权《评价改革搞得怎么样了?》      人民教育

[2]    林淑贤《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评价体系》厦门钟宅民族小学

[3]    沈坤华《新课程体系下对学生评价的思考与尝试》桐乡市第二实验小学

[4]    赵永全《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    中国教育报

[5]    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生评价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1848.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