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谈新时期抓好德育实效性
              厦门市同安区下墩小学    纪荣华
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两大重点。所谓德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德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内涵广泛。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法制、纪律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德育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使德育内容内化成青少年的自觉行动,从而来指导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任务,达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目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形态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换句话说,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再也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党中央国务院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要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主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被再次突出。
以往,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学校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真善美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经过滤的世界,这与现实世界同时存在假丑恶有很大的落差,让学生造成严重的困惑,或者说造成德育的实效性差。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德育工作要见到实际效果,也就是说要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扎实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全面提高。
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德育教育的国家之一,但德育实效性差是举国上下的共识,所谓差是德育的投入与实际效果不相称,投入的很多,而收获很少。在此,我们可以列举很多例子:学校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而现实社会以金钱为前提的比比皆是;学校教育学生拾金不昧,而社会上丢失的东西找到的又有多少?更不用说打砸抢现象日益泛滥;更甚,贪污腐败触目惊心,这以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国家干部是如何如何只为人民谋利益的美好社会相差甚远,换句话说,现实社会与学校的教育相去甚远。
有人说,学生文化成绩的提高与德育实效性的久远两者,前者更容易做到。其实,两者都能容易做,只要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
所谓“真实世界”,就是把世界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正因为社会还是这样的,才需要我们去改造。这样,通过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来提高实效性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各科文化知识是他们的天职,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可接受性是相对较容易的。而知识的接受又主要集中在学校,集中在课堂。所以每一位任课教师肩上的责任就是如何利用好有限的40分钟时间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完成德育的渗透教育。
笔者常年教语文、思品等功课,对如何利用课堂结合语文、思品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特别关注。在语文、思品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整体提高人文素养。它的特点是: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教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例如:名人,音乐,体育,文学,艺术,语言,文明礼貌,友谊,饮食文化,幽默,勇敢,舍己为人等题材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中的许多鲜活的人或事思想,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现象)进行比较,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以小学语文第10 册《乌塔》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世界,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本篇课文的中心话题是乌塔 11岁时开始做准备,14岁独立游历欧洲的故事,是一篇关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大胆、心细的文章,具体涉及到安全问题。我们现在的教育,把所谓的安全放在首位,不分青红皂白,让老师学校承担学生的安全责任,严重束缚了学生竞技性的,冒险性的,创造性的,独立自主性的素质的 发展。
教学时,我精心设计教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感想和体会,大胆指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误区,并适时引入如何正确对待安全与独立自主的问题。
小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科学观、幸福观等逐步形成的阶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学生经过自我思考,自我总结,参加讨论,获得了关于安全与独立自主的大量信息,为日后独立自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教学时间从上课铃响的一刻开始,到下课铃响结束,虽然只有40分钟的时间,却包含了大量的德育教育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每一位老师行动起来,视学生为己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意识到自己将来负有改造这个世界的责任,让每一位学生不带有抵触情绪而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并形成正确的好的行为习惯。笔者发现,经过长期的教育,学生们是接受老师教育的,是可以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与“红色”教育存在的差异的,也就解决了教育的时效性问题。
课程改革为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机会。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必然会取得德育工作的新进展,巩固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始终是一个全社会的大课题,要扭转新时期德育工作之薄弱局面,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不但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来营造适应青少年成长的大德育环境,给学生以好坏、是非的肯定评价,使社会道德在他们身上迅速内化,转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行为的提高,从而促进中华民族之未来整体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989.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