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关于推广《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的通知附方案

关于推广《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的通知附方案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关于推广《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的通知

 

市内各实验校:

徐守文老师的《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作为省州市共同开发,联动操作的规划课题,已获批准。我们认为该项成果是我市“中小学主动发展教育模式建构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阶段性成功,可以进入推广阶段。

该成果的主要理念是:坚持学生主体原则,转变观念,把老师转换成学生,站在现代中小学生认知世界、信息世界、情感世界的前沿。坚持实践第一原则,学在生活,把作文课堂的本意展示给学生,站在现代认识规律的前沿。坚持渗透性原则,从整体出发,把作文基本方法分段交给学生,站在现代写作规律的前沿。坚持开放、多维的原则,开拓视野,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师生,站在现代教学规律的前沿。坚持综合训练的原则,育人第一,把学做人和创新精神赋予学生,站在现代宏观教育的前沿。

本成果的基本内容是:熔教、学、写、评价、辅导、成果形成于一炉。从中小学生实际学习年段出发,不受现行教

·1·

 

 

科书作文训练的限制,遵循认识规律、写作规律、教学规律,时间集中、类型集中、难点集中,分段突破,循序渐进。最终完成由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知识形成能力,由能力形成技巧的全部过程。

该课题推荐人鞠胤中教授,于锦仙局长和该课题总组长梁照喜认为,省内外尚未见同类课题研究,此课题在课程开发、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转换诸方面均处于前沿位置,体现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且具有前瞻性,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及教学操作层面上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希望各实验校通力合作,积极参与,精心作为,为推进我市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取得此次实验成功作出积极贡献。

附:珲春市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实验方案

 

 

               珲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05年9月6日

 

主题   通知  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

打印20       份

·2·

 

珲春市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10年来,我市开展的《中小学‘主动发展教育’模式建构研究》,已成为省、州肯定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并且成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特色,也成为珲春市实施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和代表作。而《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模式建构研究》已成为“主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令人信服的阶段性成果。

其理论探索和实践凝结是:作文,是学生综合素质最集中的表现。中小学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是语文能力如何的综合反映,也是其创造能力、探索未知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语文考试大纲上,把作文只占60分的硬性规定取消,作文分值提高的可能性极大地增强。在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作文能力将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的第一标准。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将成为语文教学、语文教材改革的重中之重。

今后的世界,科技全面、迅速发展,信息交流、市场、人才竞争的内容和焦点不断更新,必然要求一切有理想、有事业、有成就的人要懂文章、写文章、写好文章、写精彩的文章。中小学生作文的教、学、写、辅导,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基础工程。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从科教兴国,着眼学生未来的高度,打一场作文教学改革的攻坚战、持久战,趟出一条具有前瞻性又符合教、学、写、辅导实际的路子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学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徐守文老师用10年时间研究出了一套熔教、学、写、辅导、评价、成果形成为一炉的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经验。它的主要特点是:遵循认识规律,写作规律,教学规律,简便明了,适用面广,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它的内核是创新,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善于创造的能力。本质是唤醒、激励、鼓舞。以学生为本,亲而教,教以诱。将老师学生研习作文的过程作为他们生命活动的表现,激发老师学生发现、发展的主动性、自主性,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现、发展、提高、完善自我。通过学生的内在动力去实现认知、能力、技巧、创造、智慧的生成和人格、心理素质的建设,回归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进而实现作文教、学、写、辅导、评价、成果的多重价值。

10年来,徐老师辅导的学生千余人,学生的习作在全国20多家省级报刊上发表,累计有200余篇,获得各种奖项100余项。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发表论文50余篇,2004年出版《集中突破作文法例文与讲解》一书(上册),20余万字。10年里,他还为我市英安镇富新、富民小学义务讲授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4年。2005年下学期为第一实验小学讲授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还在市广播电台开办过徐老师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热线。

老师毕业于吉林农大。曾在白城地区畜牧局、地委政策研究室任职,在白城日报工作8年,主编教育专刊,写出了大量的有分量的专业文章。1984年加入吉林作协,2001年加入吉林书协。出版的著作有散文集《走进人生》,待出的

·1 ·

 

 

 

 

著作有《集中突破作文法例文与讲解》中、下集,诗集《飘雪的阳光》、散文集《让你离不开我》、书法理论《艺术草书散论》、硬笔书法专集《狂草唐诗81首》

(附创作留痕、欣赏指要)等。他写词的歌曲《飞翔的仙鹤,腾飞的家乡》等40余首歌曲在国家、省获奖。发表各类作品已达100多万字。这都为他研究出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方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实践凝结。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州教育学院陈光陆、鞠胤中教授高度评价。因此,我们提议立项在全市城乡中小学推广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成果。

二、实验的目的和指导思想

进一步探索中小学作文教、学、写、辅导的新鲜规律,广辟作文课程资源,攻克作文教学的瓶颈,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能力,大面积地提高教、学、写、辅导的水平;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认识、反映社会生活、育人的功能,实现作文教学的多重价值,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从各学校的实际出发,老师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批实施,由少到多,逐步推开,是本次实验的总体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转变观念,把老师转换成学生,站在现代中小学生认知世界、信息世界、情感世界的前沿。

2、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学习生活,把作文资源的本意展示给学生,站在现代认识规律的前沿。

3、坚持渗透性原则,从整体出发,把作文基本技法分步教给学生,站在现代写作规律的前沿。

4、坚持开放、多维的原则,开拓视野,把作文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站在现代作文教学规律的前沿。

5、坚持综合训练原则,育人第一,把学做人和创新精神赋予孩子,站在现代宏观教育的前沿。

四、实验的阶段

1、准备阶段(2005年6-8月)。

2、操作阶段(2005年9月-2006年9月)。

3、总结验收阶段(2006年9-10月)。

4、后续推广阶段(2007年3月---)

五、组织领导

    荣誉顾问  林惠英

顾    问  于锦仙  佟士凡  赵世杰  陈光陆  鞠胤中  金政男  黄元胜  杨兆奎  徐光锡

总 组 长  梁照喜

执行组长  徐守文

委    员  安万奎 崔英 张燕兰 王惠媛  李淑玲  刘淑杰  金玉  崔莲  罗云丽  王绪清

六、申报级别

·2·

 

 

 

省州市共同开发,联动操作。

七、成果表达方式

1、总结报告、专著

2、各种实验原始材料A、基础材料  B、过程材料  C、成果材料  D、科研报告  E、作文集  F、有条件时,制作软件

八、保障措施

1、实验校:珲春市实验1、2小  珲春市第一小学  珲春市第四小学  珲春市第六小学  珲春市第七小学  珲春市春化小学  中学暂不安排

实验班级由实验校自己确定,原则上汉族学校班级选择4、5、6年级,朝族学校选择5、6年级。

2、实验教师是这次实验成败的关键,总的要求是有良好的师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保障每周有一节实验课。

4、实验班每个学生人手一册实验教材。学校减免学杂费的学生,由实验小组免费赠送教材。

5、实验班建立好作文展台、读书笔记展台。

6、每周实验班级搞一次好作文评比,每两周课题组搞一次好作文、好教案、好课评比,作为课题总结表彰的主要依据。

7、在徐守文老师指导下集体备课、分班实施。

8、基础材料(教案、学生作文本、优秀作文、获奖作文、报刊发表作文)整理、积累。班级随时,课题组每周收集一次。

9、在徐老师指导下,每位老师写出3—5篇学术论文。

10、实验校应成立实验小组,并保证实验所需的时间和发生的必需费用。

 

 

            

 

 

 珲春市教育局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研究小组

 

                             2005年9月5日

 

 

联系电话:7537098   7689077  7590423

联 系 人:梁照喜  徐守文  马淑芬  

办公地址:市教育局关工委(教师进修学校4楼)

 

 

·3·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96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