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低调教学,实话实说

低调教学,实话实说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所学课文中的英雄人物的形象的理解往往简单化、格式化,流于一种形式,而缺乏对人物形象的深入了解。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让学生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内心活动。当时我问道:“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想到了祖国人民,他想到了朝鲜人民,他想到了千千万万个受到战争苦难的人……”

   “他想到了战友们在望着他,指导员在望着他……”

   “他想到了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

   我又问:“他当时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巨大痛苦,思维可能都模糊了,能想这么多吗?”

   “……”(学生笑)

   这是我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片段。

   当我听到学生的回答时,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个场景。

   记者问:“当你看到湖中有孩子落水时,你想到了什么?”

   英雄:“快脱掉衣服去救他。“

   记者:“水这样冷,你怕不怕?”(当时是冬天)

   英雄:“怕,但更怕孩子出事。”

   记者:“当时有什么动力促使你这样做。比如想起了罗盛教,雷锋……”

   英雄:“救人那么要紧,哪有工夫想那么多,等我想好了,孩子可能就没救了 。”

 

  听到这儿,记者周围的群众都笑了,记者也不好意思地笑了。从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我也不禁笑了:是啊,这么要紧的关头,有时间想那么多吗?转念又一想,记者之所以这么问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与塑造英雄人物的某些说教文风有关吧,而这种对英雄人物“净化”描写的作风却已悄悄蔓延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样一来不仅以格式化的形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范围,不利于他们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深入了解,更可能养成学生“口是心非”的坏毛病。

 

  为了让学生实话实说,我创设了邱少云当时的作战情境,让学生说出邱少云烈火烧身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有的学生说烈火会把邱少云的皮肤烧焦。有的说烈火会把他烧得昏死过去,还有的说烈火会把他的身体烧化。说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已经热泪盈眶了。看到这种情形,我又问:“在这种情况下,邱少云能想那么多吗?”有的同学说:“不会,因为他忍受这么大的痛苦,脑子不可能想那么多的事。我生病的时候,就不会想那么多的事儿……”有的同学说:“他当时可能会想到自己会被烧死。”有的同学说:“他会想,不能动,你一定不能动,坚持下去,坚持下去……”

 

  总算说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实话”。接着,我又以学生说的这话为引子引导学生通过对邱少云所在的那场战斗的重要性的分析,和对党的军队的光荣传统的了解从而理解邱少云当时为什么会想着:“不能动,要坚持下去”的深层原因,进而突出邱少云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党的军队里有无数这样的好战士。这样以来,既避免了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切实际地乱扣帽子的错误,又突出了人物性格特点,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难以接近”的英雄人物。

 

  又如,学习《落花生》一课时,当我问及学生愿作苹果式的人物还是石榴式的人物时。在课堂上,大多数的学生都回答愿作落花生式的人物。真是这样吗?我决定在课外调查一下。调查时,这些同学却说:“我才不愿意做花生呢?”我感到很诧异:“为什么上课时不这样回答呢?”一个学生说:“怕回答不对,老师批评,同学们笑话!”“怕老师批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思索:长期以来,老师总是设套子(以自己的意愿设计问题)让学生往进钻,学生不钻,老师就不认可他(他的回答)。学生总怕上课时没按老师预设的答案去做,而不敢回答问题,或违心地说一些话(尤其对思想倾向较明显的问题)。所以,上课我提问时,他们可能已猜到(根据我布置的预习作业和课文内容)我设的套子而故意往里钻。为了让学生说出真心话,上第二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苹果和石榴长得漂亮,并不是一种错,它们把自己的果实挂在枝头,也没有什么不对。在当今社会中,一个人如果有才能,就应该表现出来,这样就更容易被人们发现,展现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经过一番引导,再问学生愿作哪样的人时,学生竟有90%举手表示愿作苹果式的人。这时,我又进一步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像苹果、石榴那样“名声”很大的人物毕竟不多,而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的人却处处存在。如果自己能像苹果、石榴当然很好,如果作不成苹果、石榴,就作一个像落花生那样平凡却有十分用的好公民吧!“没有怨言”地作一枚落花生本身就是可敬的。接着,我又问了一下学生们的家庭情况,问他们的家长是干什么工作的?大多数学生回答说他们的家长是工人、职员、个体户。然后我又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父母平时怎么工作的,这些工作是否重要。学生谈得都很好。这时我又告诉他们,他们的父母就是社会中无数个落花生式的人中的一员。他们虽不引人注目,但平凡中有伟大,是值得人尊敬的。然后又鼓励他们作令人羡慕的苹果、石榴。如果作不成苹果、石榴,就努力作一枚优秀的花生。

 

  一堂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既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引导了学生“实话实说”,还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人生价值观念课。

 

  语文课堂上采取低调处理,让学生实话实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作文课上的实话实说对学生写好作文也非常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课的目的就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这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作文课的目的不是培养大作家,只要学生能把自己想说的话以书面形式有中心、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就行了。但由于学生平时看到的范文大多数是“书面气”很重的文章,这在他们写作文时,对其语言的组织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想把自己的口语转化成这种“规范的书面语”。于是,许多能说会道的学生的话一到作文纸上就变了味或缺乏情趣,干巴巴的,或三言两语,草草了事。有的学生甚至语言艰涩不通,用了很多在他们自己看来是“书面语”的“生词”——自己造的词。

 

  针对这种情况,我借助语文课上低调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每次作文前引导学生广开言路,并鼓励他们平时多作一些自命题目、没有内容限制、自由发挥的作文。同时,还有意识地把一些口语成份很多的作文评为“优上”等级,这样一来,学生写作的兴趣浓了很多。在练笔过程中,有的学生写了一些对“9.11”事件和美国打击阿富汗的时事评论,虽然作文短小稚嫩,却写出了小作者的真情实感,闪动着思想的火花;有的学生写了一些看到影视作品后的感想;还有的学生还创作了寓言、童话等“艺术作品”,并且有一定的创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部分学生作文本上的话多了,语言也初步显示出了自己的特点。

 

  “是啊,他们的作文本来就更应该写出自己的特点来!”看到现在的作文,我不禁想起以前他们笔下没有生气的语言来。对此,我更加强了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实话实说,写出心里话,写出真情实感。我们的教育不能成为扼杀学生天性的工具,而要使他们的个性得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但要在作文上实话实说确实要花相当大的力气。例如,写老师:学生总要写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老师带病上课、老师病重住院……似乎老师不是这样的形象,就不是老师,不值得赞扬,没法写了!写爸爸、妈妈,总爱写他们如何加班加点,如何的无私奉献,如何给自己辅导功课,如何在自己生病时照顾自己……好象爸爸、妈妈只有这样的优点!这样的作文,在学生中很多,很是乏味。对此,我先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发现描述对象的特点(外形特点与性格特点),并把这些特点以片段的形式在练笔的小作文上表现出来,再把这些片段有机地组合起来,构成一篇较完整的作文。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作文的情况比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

 

  那么,实话实说可以写生活中阴暗的一面和人物的缺点吗?有的学生问了这样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要因作文的主题而定,一般来讲,我们还是坚持正面教育,多写美好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眼睛主要是用来发现“美”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认为“低调教学,实话实说”的教学方法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的要求,符合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核心的要求。而且,教学效果较好,有助于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人才的更好培养。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对统一要求没作着重强调。这就需要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问题。

 

  以上就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体会,望各位同仁批评商榷。

 

 

 

                        西安远东一小   马 少 华

                                               2001年11月5日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838.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