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阅读期待:让课堂更生精彩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其中“阅读期待”为新术语,为以往语文教学未涉及的新概念。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学会拥有宽厚的期待,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让课堂更生精彩。

    金明东老师在浙江省第二届阅读教学大赛上执教的《惊弓之鸟》,创设情景,利用阅读期待,共同构建学生的期待视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阅读审美认同能力,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一、在期待中“倾听”文本
  师:上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惊弓之鸟》,读读课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看板书说)
                射       大 雁   不用箭          只拉弓    

  师:今天我们来学这个成语故事,同时要向更羸学一招推理的本领,来破这个“惊弓之鸟”案,破案先要干什么呢?
  生:找线索。
  师:对,我们先找第一条线索: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这条线索怎么理清?我们先去倾听作者是怎么告诉我们的,自读后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自读自悟后组内分工讨论。)
  师:好,下面请各位“小福尔摩斯”发表意见!
  生: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伤口没有愈合,又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用波浪线划下这些句子,这是依据。(出示课件梳理领悟)

  ※          掉   下
 
   弦响
 
   害怕
 
   高飞
 
   裂开
 
   为什么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大雁飞得慢,是因为它( 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大雁叫得悲惨,是因为它( 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所以更羸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还有别的理由?

  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师:快速读一遍,合上课本,敢接受挑战吗?

  师:将“弦响、害怕、高飞、裂开、掉下”这几个词贴在黑板的方框内。(见上图)

  师: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大雁直掉下来的经过。

  生:因为大雁听到弦响,所以心里就害怕,一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嗯!……

  生:因为它拼命往高处飞,所以伤口就裂开了,结果从天上直掉了下来。

  【赏析】 向更羸学推理的本领,来破《惊弓之鸟》案,破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的神奇而富有刺激,何况个个都成“小福尔摩斯”了。这一引领,激活了学生生命的冲动,为整堂课孕育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探究情趣。研究的第一问题:更羸为什么只拉弓不用箭能射下大雁?在期待中强烈地激起学生“倾听”文本的欲望,既“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倾听”自已(同学)的言说,作品的意义在两种言说的交融中得以构建与生成。

二、在期待中“叩击”文本

  师:我们弄清了更羸只拉弓不用箭就射下大雁的原因,问题解决了,这黑板上的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当然,可以!

  师:真的吗?老师觉得一个有责任性的警官破案到一定程度时,肯定会想:这个案子好不好结呢?能不能让人们信服?

  师:(满腹疑虑地)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结症在哪里?

  生:那是因为大雁很害怕。

  师:不错,那么为什么会那么害怕呢?

  生: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

  师:有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语言描述大雁第一次受箭伤的情景。

  生:一天,大雁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听得“嘣”的一声响,以为是什么,没去理会,说是迟,那时快,一支箭正中它腹部,幸亏不是要害,但还是吃尽了苦头。

  生:那天,大雁在天上飞,瞧见地面上有许多人朝它指指点点,很开心,以为人们在赞美它,防备之心一点儿也没有了,没想到会遭此厄运,大难不死,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生:刚才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我要说的正因为它第一次受过箭伤,知道箭的厉害,吃尽了苦头,一听到弦响,以为又有箭射上来了,所以才会那么惊慌失措。

  师:嗯!现在这些内容可以擦掉了吗?

  生:可以,真的可以了!

  师:但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警官,弄清案情后,应该向人们陈述报告,否则很难向人们交待。(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板书,小组内陈述。)

  生:这只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可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于是就拼命往高处飞,一使劲伤口裂开,就掉了下来。

  生:这只大雁边飞边鸣,孤单失群,因为它受过箭伤,现在一听到弦响,以为有箭射来,心里害怕,于是拼命高飞,伤口就裂开,直掉了下来。

  【赏析】 教学实践说明,如果学生的“期待视野”超越了教学内容的水平,即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如果“期待视野”远低于教学内容,即教学内容要求过高,学生也会无法接受,阅读就会遭到冷遇。课堂上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学生就会分心,课堂上就会出现骚动。教学当第一次阅读期待得到满足后,质疑过渡,反思引入,自然地生成“只拉弓不用箭大雁就直掉下来,问题的结症在哪里?它为什么那么害怕?”这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和教学内容之间构成了一种协调的张力平衡, “期待视野”与教学内容水平相当,相互沟通,又一次强烈地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冲动,在新一轮的阅读期待下不断地扣击文本、反思文本。

三、在期待中“读活”文本

  师:大王有一次到郊外去,看到一只边飞边鸣的大雁,也学更羸的样子,拉动弦响,但大雁不落,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些可能?把自已的思考写下来。)

  生:这只大雁根本就没受伤,从来也没有过中箭的体验。

  生:也许这大雁有边飞边鸣的习惯,此时此刻它思想正开着小差,悠闲着呢!

  生:那大雁根本不知道这“嘣”的一声响意味着什么,大王也只是东施效颦罢了。

  师:那么,这样反过来,大王是不是更佩服更羸了呢?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地告诉我们,一起读。(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刚才更羸跟大王说话是在大雁边飞边鸣的时候还是大雁掉下来的时候?

  生:是在边飞边鸣的时候。

  师:那我们如何读更羸说的这几句话?选自已喜欢的,读一读,练一练。

  师:(读得不错)更羸的话要读得胸有成竹。那么大王的话该怎么读呢?

  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这是魏王不相信更羸的话,表示怀疑,所以“是吗?”语调要向上扬一点;“这样”两字要稍重一些,我再读一遍。

  生:我读的是:“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这句。我认为要读出大王“大吃一惊”的味道。

  师:你试试这“啊!”字,该怎么读?当你十分吃惊的时候这“啊!”声会如何出?

  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看老师的表情)

  师:我们班朗读最好的“三剑客”在哪儿?站起来读。(让学生上讲台分角色朗读、表演)

  【赏析】 当弄清楚更羸只拉弦,不用箭射下大雁这一问题的结症后,学生的期待欲望得以满足,教学也因此进入松弛阶段,此时此刻,教师大胆创设情景:大王拉响弦射边飞边鸣的大雁却不成,与更羸拉弦却大雁落地的成竹在胸形成反差,在对比中透彻领悟大王对更羸由衷的钦佩之情,从而在这种情感催动下撩拔起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和激情,师生在互动、合作的平台上激活文本、读活文本。

四、在期待中“内化”文本

  师:说到底,这只大雁不是射下来的,而是吓下来的。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事,说说好吗?

  生:小偷偷东西被抓,遭到毒打,下次偷东西被抓,他会感到特别恐惧,生怕再次遭受毒打。

  师:出示练习:

  ※受过箭伤的大雁,(                       )心里很害怕。

  ※被蛇咬过的人,(                      ),心里很害怕。

  ※被非典感染过的人们,(            ),心里很害怕。

  ※以上这些受过惊吓的人和物,(遇到相似的情况)心里很害怕,都可说成是惊弓之鸟。

  ※所以惊弓之鸟我们常用  (                                             )。

  【赏析】 以大雁不是射下来,而是吓下来为引子,联系生活举例,积极调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通过填空练习深化对“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认识,教学源于文本而超越文本,在期待中不断拓展主题外涵,深化文本内涵。

省优秀青年教师金明东的《惊弓之鸟》课堂实录与赏析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77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