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演 读 见 悟 课 堂 教 学 策 略

演 读 见 悟 课 堂 教 学 策 略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演读见悟是一种深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情感并将其“外显”的表演过程,是一种特殊的阅读理解“手段”,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文综合活动。它被老师们视为“外显”学生对课文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的鲜活形式,频频出现于课。但在操作这一教学活动时,由于理解、运用的偏差,效果往往事与愿违。现以《三袋麦子》(苏教版五册)为例,提出演读见悟的课堂教学策略,就教于同仁。
一、 阅读课文,自选角色
要想演好,必先读好。因此,研读课文、自选角色是演读前必须进行的教学活动。研读中要求学生抓住不同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情,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选好自已想演的角色,熟记“台词”。如《三袋麦子》有四个角色:小猪、小牛、小猴、土地爷爷。我先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表演能力,确定自己是演小猪、小牛、小猴,还是土地爷爷?角色选定后,再读课文,记住自己所选角色的台词。
二、 揣摩角色,体味情感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选定角色记住台词后,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研读课文,抓住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细细品味、揣摩,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体味角色的情感,贴近角色。如《三袋麦子》。表演前,我要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感悟三种小动物的鲜明个性(小猪的憨厚可爱、小牛的勤劳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土地爷爷的宽厚、慈爱,揣摩怎样把自己选定的角色演好。
三、 加工课文,超越文本
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上。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细读文本、揣摩角色时,根据自身的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剧本”、对角色进行大胆创造,赋予角色丰富的形象。如《三袋麦子》中的小猪、小牛、小猴三个角色,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对其个性也比较了解;土地爷爷学生虽不时熟悉,但平时在与长辈的接触中,也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什么是宽厚、慈爱。所以,表演前,他们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有的选音乐,有的找道具,有的化了妆,有的制背景,有的创作台词,对所演角色的心理、情感、意志等把握、准备更到位。
四、 表演角色,以演见悟
用表演诠释对课文的理解,用理解提高表演水平。在细读体悟、揣摩角色后,组织学生(可带教具)表演课文内容,用表演来外显学生对课文的感受、理解和体验。因此,当学生置身于表演中,他们会以各种感官去触摸、品味、体验文中的角色,会用全部身心展示自己对饰演角色的心理、情感、意志的体验与理解,从而使无声的教材语言成为有声有色的生活话剧。可组内先演,再选几组上台表演。如《三袋麦子》。表演前,先让学生说说打算怎么演,然后提醒学生:表演时要注意小动物和土地爷爷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要进入意境,演出小动物的个性,演出土地爷爷的宽厚、仁爱。
五、 品评角色,加深体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表演时,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实践等都是为了学语文、用语文。课堂表演是课文内容的再现,意在通过表演,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而表演后的品评,更能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三袋麦子》演完,师生从角色的表情、动作、台词、配合等方面进行品评。如有位学生评道:x x x在表演小猪时,不时地“吧嗒嘴,舔舌头”,演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学生的品评诠释了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语言内化,加深了情感体验。
六、 演后再读,深化体验
表演后的朗读,学生兴致更高,神情更专注,情感更投入,质量更高。因为这时的朗读已经不是停留在技巧上,而是建立在情境上,建立在情感的体验上。《三袋麦子》演后,我要求学生把在表演、品评中体悟到的情感作用于自己的朗读。有的学生读得摇头晃脑,有的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有的三三两两轮读,边读边演边评,有的四人一组分角色读,其情其景,真让人感到“学的轻松,教的愉快”。
总之,演读见悟课堂教学策略,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读物的有效手段。它遵循的是这样一条规律:学习外部语言(阅读)——内化为内部语言(揣摩、体验角色)——外显内部语言(表演)。目的是调动起学生全部的情感,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去,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65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