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天性好奇,新鲜的东西才特别受他们的喜爱。布置作业如果总是读读抄抄的那老一套,学生慢慢地会感到厌倦。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把握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的题型、格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尽量设计得有新奇感,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一定愿做、乐做。这学期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想、演、画、做等几个方面下功夫,让课外作业也走出一条创新之路来。
一、想——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世界上很多发明和创新,都是从“想”开始的。所以我在设计作业时,首先想到要摒弃机械重复的抄写,精心设计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想象性”作业内容。语文教材多半是故事,而童话故事又占多数,有的故事读后回味无穷。如《小猫钓鱼》这样的故事我创编了不同形式的故事结尾。(1)小猫听了妈妈的话,一心一意地钓起鱼来。(2)小猫不听猫妈妈劝告,三心二意钓鱼……先请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然后互相交流、讨论,最后再结合自己所思所说续说一则小故事。这样的作业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演——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把身体上的与精神上的训练互相变成一种娱乐,说不定是教育上的最大秘诀之一”。让学生参与课文内容的表演活动,很符合他们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如学完《人造卫星本领大》一文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所学到和课外学到的有关人造卫星的知识,扮演人造卫星,向大伙作自我介绍。这样的具有情境性的课外活动类作业,很容易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为了扮演人造卫星,学生还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收集有关人造卫星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也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利于发展儿童个性,让他们尝到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三、画——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果课文内容是风景诗或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课外作业可以这样设计:认真阅读课文,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为课文画一幅或一组插图。例如学完《秋天到》一文后,我就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叙述和自己的理解,画一幅丰收的秋景。做这种课外作业时,小朋友不但兴致高昂,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需要想象,需要创造,形象思维能力的到了很大发展。
除了画插图,还可以布置“画”日记的课外作业。所谓“画”日记,就是在日记中既有简短的文字,又有和日记内容相配的图画,图文并茂,一改令学生头疼的作文呆板面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细致观察生活、走近大自然的浓厚情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锻炼了学生作文选材及概述能力,发展了形象思维。
四、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作业,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使创新思维的成果物化,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今年我们国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顺利飞入太空,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让学生以“为祖国骄傲”为主题开展剪报的活动。首先同学们给自己的剪报起个动听而又有意义的名字。接着,开始收集资料、进行排版和美术设计。最后还进行了写心里话、插图等修饰。一份份新颖的剪报展现在大家面前,每一份报纸都体现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开放的作业将想、演、画、做等形式与传统的听、说、读、写巧妙地结合,有利于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渗透,满足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要求,激发了创新的潜能。
通过尝试,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开放的语文作业的确可以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愉快体验、展示个性和大胆创新的乐园。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