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浅析探究式科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析探究式科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浅析探究式科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让学生学会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并形成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如我在讲雨的形成这课时,先让学生自己了解雨是从哪里来的,雨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形成的,然后进行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每位学生都很感兴趣,我没有做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对方案不可行的,当场被推翻,全班大多数同学认为方案可行的,就可以进行操作,看实际行不行。实验材料有酒精灯、烧杯、热水、火柴,没有教材中所说的冰块,其实是我特意设下的,我想让学生弄明白,冰在这个实验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如果我先准备好的话,学生就不会去想,冰的用途了,对于雨的形成理解还是不够的。学生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发现没有冰,怎么办,又去探究,冰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最后,找来了冰的替代品—较冷的石头,结果在有热水的上空,真的有水珠从石头上滴下来,全班一阵欢腾,学生成功了,我高兴地发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真正理解了冰在这个实验中起的作用,如果实验较难一些,我就先示范一遍,再让学动手操作,如果极其简单的实验,我就放手,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同时我还启发学生利用其它方法,来做同样效果的实验,这样,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这不能简单地表现在课堂上,还应在课下的学生,有时间就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我在讲«雷电»这课时,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用细金属丝挂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然后摇动起电机,会出现什么现象,我先让学生猜想,探究一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让他们大胆猜想,有的同学说,会相互吸引,有的同学说,会相互排斥,有的同学说会发生爆炸,有的认为会发出火花,有的说会有声音产生等等,我对他们的敢想提出了表扬。这些想法可能不全对,但说明了学生是动脑想问题了,对这个实验有了研究,有的自己的看法,这种能力正是我们科学课,要培养的探究能力,这要靠在教学中经常的猜想,假设训练。这样做,要比让学生直接看现象,再说结果效果强多了。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贯穿于小学生的所有生活之中,他们的生活,才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大课堂。要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孩子眼中的科学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同时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惟一的,要允许学生存有已见,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在这样的不断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我们科学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61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