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大 中 小
|
一、问题的提出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在课堂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现象:1、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5只,还剩多少只?答案是17只。2、王奶奶家养了15只鸭子,8只公鸡,32只母鸡,王奶奶家共有多少只鸡?学生的算式时15+8+32等等。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中年级开始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很有必要。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低、中年级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生动有趣的,我们将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教学内容生活化的研究。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展示生活化。 2、对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研究。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学实践等手段,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课堂练习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要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的实践到生活中去,教师的前提就是要精心的设计课堂练习。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要是学生感兴趣的,要能直接反映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4、对课堂上教师语言的研究。 根据低、中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教师在语言上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即教师是学生的" 翻译"。 在课堂上,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是:应该告诉学生各种数据的来源,背景,让学生知道各个数据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题意。好的老师必须能把学科内容成功的"翻译"成学生的语言,用学生的语言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习。 5、在数学应用方面的研究。 如何将数学方法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在以往的小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它们之间有什么作用。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例如:在学习分类后,拿出一些生活中的用品让大家分一分,在学习了小数后,组织学生进?quot;逛超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乐于创新。
教师应该适时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多给学生创造一些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大胆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3年6月--2003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调查分析学生情况,制定课题方案和计划,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2003年9月-2004年7月) (1)学习《数学课堂教学论》,转变本组成员意识,提高认识,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 (3)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在实验班级开展研究工作。 (4)适时召开课题指导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实验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2004年9月-2005年7月) (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2)认真备课,组内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体现小学数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2005年9月-2006年2月) (1)研究活动展示:课堂教学展示。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结合课题,精心设计二次数学教学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 (4)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最终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表达。
五、预期研究成果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3、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条"低、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之路。 六、实验的成果形式 教案设计;教学模式课例;数学实贱活动;有关教学模式的论文;课题实验报告等。
七、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课题主要负责人:沙靖源(负责指导)、
万卫(课题主要实施者) (二)管理措施。 (1)学校满足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教育教学理论资料,有关实验的教具学具,实验场地的安排。) (2)定期总结实验情况,作出阶段分析。 (3)加强理论学习,完善实验措施。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563.html
分享按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