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对新教材汉语拼音配图的认识

对新教材汉语拼音配图的认识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拼,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为此,《九年义务教育五(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文第一册》(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汉语拼音部分与原人教社试用教材相比,为建立音形义联系,利于学生正确读、写声母和韵母而配的图画有十分明显的改进。
      该改进不仅仅表现在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更加精美的图画,形象生动,增强了趣味性和审美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图画更加直观,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拼音的效率,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色彩对比度更强烈,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原教材单韵母“i”配图色彩主要为红白相间,不及新教材配图中红色“i”那么显眼;(2)图画内容更丰富,便于学生理解。声母“i”的配图原教材仅仅只有一佛像,未能使音、义与形建立完整的联系点,新教材的配图改进为一位老爷爷一手持佛象,一手拄拐棍,拐棍形同“f”,只要学生牢记这幅图,“f”的书写一般不会出错;(3)事物形态更接近字形,便于学生掌握。如:原教材中声母“d”配图中的马是自西往东奔驰,曾有学生质疑,这时马留下的蹄印是这样的吗?新教材变马为自东往西跑,无论是蹄形还是蹄印都与“d”相似;再如:原教材为声母“s”配图时,只考虑到蚕丝的形状与“s”形一致,并没有注重最能影响学生记忆的蚕身的形状也应与“s”形一致,所以很多学生甚至快小学毕业时还把“s”写反,新教材将蚕身和蚕丝的形状都改写“s”的形状,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声母“f”、“d”、“s”的出错率比较高,新教材在配图方面作出了不小的改进,对我们的教学创造了良好条件。遗憾的是复韵母“ɑi”的配图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新教材、原教材的配图都是两个小朋友挨着,一高一矮,利于“ɑi”的音义教学,但没有考虑到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ɑi”的字形,降低学生把“ɑi”写成“iɑ”的错误率。笔者认为是否这样来安排这幅图:两位小朋友挨着站着比高矮,都面向西边(按地图方位),扎小辫(似韵母“ɑ”的配图)的小姑娘矮,站在稍高一些的瘦男孩前面。小辫表示韵母“ɑ”的小尾巴,“ɑ”占中格,“i”占上中格,“ɑ”在前,“i”在后,“ɑ”比“i”胖,所以胖矮女孩应该站在瘦男孩的前面。这样这幅图就与“ɑi”形相似,强化了直观性,利于学生对“ɑi”形的记忆,也利于学生建立“ɑi”的音形义的联系点。
载于《湖北教育》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55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