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可以说,任何一篇作文在正式写作之前都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一般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某个事物或亲身参与某项活动,这样才能获得直接的材料与真实的情感体验。即使不让学生这样做,在明确了写作要求之后,让步他们在动笔之前百家行短暂的思考、酝酿,也还是对以往的或大脑中贮存的东西进行收集,整理的过程。总之,学生作文所写的任何内容,都应是他们生活积累,已有经历的一个片断或插曲,是一种实物、情景、事件的回忆与再现,不管它们是很久以前出现的还是刚刚过去的。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小学阶段,很少让学生写那种空洞抽象的议论、抒情、说理类的文章,而绝大多都是一些形象、具体的关于写人、记事、摹景、状物的记叙文,正是在这种子情况下,教师在让学生不单单是停留在对作文题目枯燥、笼统的言语文字理解上,去冥思苦想该写些什么,如何去写的问题时,采用了让他们观察实物、看课本插图、欣赏幻灯投影片、播放录像等方式来展示或者再现一种情境,使他们感知的形象更加鲜明,感触的印象更加深刻。因为这些手段都是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可靠、可供视听的对象,因此,我们认为在众多的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中,电视录像是最优化的一种,它涵盖了各种媒体的特点,融图像、文字、声音、色彩于一体,操作方便,实效性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散文(Composition TV,以下简称为CTV)应运而生了,它借鉴了电视散文、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感受,将学生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在这里。笔者试图根据小学期间作文的体裁和题材情况,从以下三方面谈谈CTV教学片的特点和作用。
一、真实显现,静中求动
小学阶段,不少作文是让学生写一种物体,如一座建筑物,一种喜欢的植物,一种家用电器或农具。这些事物,学生在写之前,头脑中可能只会用简单的笔墨,把这事物的形状、颜色勾勒出来,你不能说他就没有写出这些事物的本来面貌,他们所描述的,如同一幅粗线条的素描画,让人感觉总是有点不免生动、细腻、丰满。而CTV教学片则逼真地显现这些对象的同时,还能让其动起来,活起来,丰满起来,在拍摄的时候,光线的明暗,色彩的浓淡,结构的对比,背景的参照,以及角度的转换,都可能制造出视觉上的动感来,特别是有意识地利用镜头的伸缩,旋转,使学生由远及近、由部分到整体地、由中间到两边地观察;或上下左右移动,或对某一部分进行特写,对一些不易觉察的、细微的地方进行放大、定格。所有这些,都将促使学生的眼睛不由自主地随着画面的变化而铙有兴趣地、不知不觉地观察下去,感知这些事物,从而得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超过了学生对实物的观察,因为在此时,不仅仅是将一个实实在在的事物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还教会了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从不同的方向来看的方法,这些同时也反映了小学阶段该类作文的指导及训练重点。学生得到的,也将是除了物体的形、色、以外的关于它的曲线、棱角、质地、光泽等方面更加细致的印象。而一些隐藏的、细节性的地方也将得以凸显现,张扬。
化静为动还表现在一些看图作文上,如《悄悄话》《教师节的礼物》等,尽管就画面内容本身来说,是一种动态的场面,尽管学生也能够根据画面想象出当时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但毕竟这些信号不能够强烈地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兴趣,难以形成前后连续、完整全面的感觉,使用CTV教学片,将画面的内容演绎成一个独幕剧、小故事,则可以让学生获得画面之外更加丰富、多维的信息。
一、展示动态,引发想象
学生所写的对象,不仅是静止的,更我则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如让学生写一种小动物,这种小动物可以是学生熟悉的小猫、小狗、小鸡、小兔,让学生首先描绘出它们的形外,由于这些小动物的生司长是爱动的,如果用CTV展示它们的行走、跳跃、攀爬、嬉戏、吃食时的动作,高兴、调皮、紧张、恐惧时的神态,那么学生在观看完了以后,必然会对这些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他们笔下的这些小动物也必然会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人物是小学作文中最常见的对象。人物和事件是分不开的,人物必须放在一定的事件中去表现,而事件也无非是具体的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活动的过程,在学生的作文中,有着与他们发生各种关系的人,如同学、朋友、家长、邻居等,也有各种职业的人,如教师、售货员、警察、工人、农民等,他们在社会上是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衣着、谈吐、习惯、以历和生活环境。由于小学阶段学生所写作文往往只是反映某一类型的人的一件事。而这件事往往又只是一个场面、片断,所以,尽管学生所写的同一类人的事,一般是不尽相同的,但如果用CTV教学片反映这一类人的某一幅最具典型性、最常见的一个生活、工作情景,则学生必然会从中吸取、借鉴到自己俄文中所需要的共同特征,受到启发,进而联想出自己所熟知的这些人物的相关的素材,实现思维的迁移和发散。
二、 动静结合,创设情境
事实上,学生所写的东西,往往不只是某种单一的状态,而是具有静态的成分又有动态的因素,如植树、一个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秋冬里的一处景物及景物中的人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CTV教学片来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氛围之中,那么,他所得到的必然是全身心的感知。如写一次春游,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效外踏青、公园游玩、名胜古迹参观的CTV教学片学生去欣赏灿烂的鲜花,繁茂的枝叶,成群的蜂蝶,以及蓝天白云、山冈草地,去倾听潺潺的溪流,小鸟的啼鸣、清风的吟唱、人们的欢笑,这一切都将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触动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如同融入其间,情绪爱到深深的感染。
一种情景,以CTV教学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他们的观察不再是一种被动的、浮泛的,而是以一种好奇、求知、愉悦的心情不由自主地去观察、感受,如果画面上保留了同期声,或根据情境配上背景音乐,则学生观察的自觉性,主动性就更强了。而在此时,学生也自然会把自己的情感附载到这些景物、事物上,在声、光、像等多种方式的冲击下,把这些东西摄入大脑中,诉诸笔端。因此,他们所写的东西就带上了浓厚的个人主观情绪,也就不再仅仅是把事物写得形象,而且会变得生动有神。一些最能表现这些事物外观、特点的词语和句子便会汩汩而出。而最能表现它们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也如泉水般地涌现出来,这时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被极大地激发了,思维也随之激活,灵感也就有了。
关于CTV教学片的来源有多种途径,教师可以亲自拍摄或由校园电视台摄制,也可以截取一些影视节目的片断,或者使用一些应用厂家推出的的与教材配套的录像、光碟等 。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