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当然离不开老师的教,然而,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努力追求教在不教中的理想境界。教在不教中,就是立足主体,面向全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给学生创设主体性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大量事实表明,我国语文教学效率低下,虽然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一个“教”字上,教得过多,教是深奥,教得呆板。正是这种辛辛苦苦的“教”,抑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白白耗费了他们大量的宝贵时间。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早就从朴素的唯物论出发,把学习看作是闻、见、知、行统一的过程;西方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的主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行知结合”;他们的共同思想便是“学”胜于“教”。
在小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我追随同行,作了些改革的思考与初步的尝试。
一、先学后教,教在暗导学生领悟。即改变在老师明显的指导下,学生顺路标学习的常规教法。在老师教之前,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金矿”,发现问题,提出看法。老师呢,这时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穷人》一课,我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自学后很容易就明白了桑娜助人为乐的精神。为了让学生对桑娜身上的闪光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是你在如此贫穷、吃饭都成问题的情况下,面对死去的邻居留下的两个孤儿,你会怎样做呢?学生各抒己见,反响很强烈。学生在这种先学后教的训练中也能深刻感悟文章的内涵,对提高说、写的能力有一定帮助。
二、先练后教,教在点拨感悟。即把清一色老师教完课再练习改为在教之前练习和边教边练。教《詹天佑》一课,先让学生想像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然后再学习课文。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远比想像得要大得多。经过这种练习,学生对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思想体会得更深了。
三、博览群书,学在杂食中自悟。我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观赏影视”等活动称为“杂食语文”鼓励他们多去品尝这些“杂食”,多从“杂食”中吸取营养,使之成为增强语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补充。我还要求学生和这种“杂食”笔记;同时,通过“影视观感交流会”、“我最想推荐的一本书”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寻找、自己领悟后进行自我展示,来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学生在博鉴这些“杂食”中领悟到的,比我在课堂上教给他们的多得多。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