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了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下面就谈一下我们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几点做法和点滴体会。

 

一、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不光要靠课堂上来完成,也要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建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借助熟悉的事物名称自主识字。

“标准”提出的“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坚持多认少写”,大大降低了识字的难度,减轻了学生识字的负担,为学生自主学习,增识汉字开辟了新途径。在学生的周围,很多熟悉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增识汉字的工具。如,我们教室的黑板、门窗、桌凳上贴上写了各样物品名称的纸条;用纸条写上每个学生的名字贴在他们的座位上;请家长在一些家用器具上贴上字条(冰箱、洗衣机、电视机……)。这些司空见惯的物品,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每天有意无意地看几遍纸条上的字,日久天长,自然而然地识了不少字。

2、阅读课外读物,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朗读能力。

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朗读是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读水平的高低是阅读能力的显著标志。我们的语文课本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是学生阅读的主要材料,但它远远满足不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而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我们在家长会上动员家长为孩子们购买适合的儿童读物,订《小学生拼音报》、《提前读写报》。老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通过读书报比赛、故事会、每日读报等多种方式检查评比,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同时又增识了汉字,并复习巩固了已识的汉字,真可谓一举多得。

3、制作“剪贴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制作剪贴报是我们灵武坚持了十几年的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传统语文实践活动。孩子们亲自动手搜集、整理、剪贴自己喜欢的(有时也根据老师的要求做)彩色图画,并把它们的名称写在贴好的图画下面(以后逐渐写成以图画为内容的短语乃至一句话),到了学校后,老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作品,同桌或小组交流,自己先介绍,然后同学们进行评议,每组再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介绍,并张贴在教室里展览。这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同时,在制作和介绍的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新生字,巩固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字。

 

二、在语文实践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先进教学方式的主要内容。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课堂上合作学习已成为不可少的学习方式,在课外,校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也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课外阅读中合作学习。

课外阅读是一项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语文实践活动,老师只要善于引导,便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乐于并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老师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相互交流各自的阅读收获:读了课外读物识了哪些字(专门用一个生字本记下来)、知道了什么新鲜事、把自己读的故事讲给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听。在交流的过程中说说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感到好奇但又不明白的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解答。朗读比赛采用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朗读比赛和小小故事会不但对个人进行评价,还要对小组进行评价,以增强小组(或同桌)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2、在“剪贴报”制作交流中合作学习。

同学们搜集剪贴用的图片时,可以互通有无,交换图片;相互请教不会的字;商量剪下的图片怎样贴,花边怎么画好看;评比小组成员的作品,说说别人哪点儿做得好值得自己学习,哪点还需要改进、怎样改进……老师还定期让同学们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然后进行评比和展览,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增强同学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和团体凝聚力。

3、在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中合作学习。

人们都知道,“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学习是儿童的天职。”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想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力,使孩子们像喜爱自己的家一样喜爱学校、喜爱班级,除了每一位从教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之外,还应经常性地、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一些孩子们喜爱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成长。如我们先组织孩子们在教室里自己动手做小风车,做完后,让大家到操场上玩,比比谁的风车转得欢,看谁的风车最漂亮,最后回到教室里让每组选派一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制作风车的(选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程序、风车的样子),再选一位同学说一说怎样玩风车的、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全班评议后,评出优胜小组。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无形中便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大家商量制作,相互说一说制作和玩风车的过程以及欢乐的心情。

吹泡泡是一项非常简单又受孩子们喜爱的游戏。老师采用和以上类似的方法,同样可以组织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合作学习。

 

三、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极好措施。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恰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创设了极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循循善诱,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探索学习的长足发展。

1、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学习。

学习《小小的船》一课后,趁着孩子们情趣正浓,我们又让每个人拿出彩笔和白纸,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夜空”。大家的兴致可高了,每个人都歪着头专心致志地描绘着自己了解的、想像中的夜空:湛蓝湛蓝的夜空中镶嵌着一颗颗金灿灿的星星,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像圆盘……小小宇航员乘坐着飞船与月亮并行。孩子们充分发挥了惊人的想像力,用自己的巧手描绘出一幕幕美丽的夜空。

组织孩子们动手制作风车时,我们鼓励学生,看谁能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风车。孩子们拿出准备好的剪子、彩纸、胶水、木棍、图钉等必需品动起手来。我们允许他们下座位试着玩。10多分钟后,一个个不同式样的小风车在孩子们的巧手中做成了。有像车轮的、有像荷花瓣的、有的像一根小木棍两端飘着两面小彩旗……来到操场上,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风车转起来了,孩子们笑起来了,我们的心里也甜丝丝的。回到教室,再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么做的、怎么玩的、和别人有何不同,每个孩子都能清楚地表述出来。

在动手制作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可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2、在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

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探索学习创设的情境。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着手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在班上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利用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同学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条新闻。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询问等方式采集每天要闻,并经过处理,选择重要的讲给别人听。也要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

3、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为孩子们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校是学生的又一家园,他们深爱着学校的一草一木。课外活动时,我们把孩子们带到操场边那一排葱葱郁郁的小松树前,让他们由远而近地细心观察,然后按自己的想像说一说小松树的样子。孩子们认真地思索着,想像着,争论着。有的说“小松树像尖尖的绿色宝塔”;有的说“像大大的毛笔头”;有的说“这排小松树像排着整齐队伍的解放军”。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察、想像,有独特见解地、创造性地相互交流描述着可爱的小松树,体现了探索学习的精神,也培养了口语能力。

正如“标准”中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程改革是一项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庞大工程。如何进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作为国家试验区首批实验教师,深知自己任重而道远。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进一步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042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