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小柳树和小枣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性格。
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别人。
[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下面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扉,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兴趣。以问题为诱饵,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
师:读得真投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小柳树很美。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小柳树美?
生:“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春天……
师:你真勇敢,在这么多老师面前声音还这么响亮,为我们班的第一位勇敢者鼓掌。
(掌声,出示句子)
师:你现在就是这棵漂亮的小柳树,谁能把她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生:“我的腰细细的……
师:她读得美,谁能读得更美?加上动作。
生:“我的腰细细的……
(生配上动作读得有声有色)
师:让我们一起来吧,(全班起立)现在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片柳树林,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婀娜多姿,谁能翩翩起舞,就看你们的表现了。
生齐读:“我的腰细细的……
师:柳树的舞姿再美,比起我们班的朗读可就差多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师:这么美的句子要是能把它背下来多好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试试好吗?
(指名背,流利有感情)
师: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厉害果然不同凡响。
(背诵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规范的书面语言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师:除了发现柳树的美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柳树的骄傲。从“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看出她骄傲。
(出示句子和画面)
师:你就是漂亮的小柳树你怎样读这句话?
生:喂……
师:谁能读得更神气?
生:喂……
(读得很好,掌声)
师:听到掌声了吗?他们是在表扬你呢!让我们再次聆听她的声音,欣赏她的表情,分享她的快乐。掌声有请。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样的评价激起了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使语文课堂变得更有情。)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柳树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
师:你不但会读书还善于思考。那柳树和枣树的长处是什么?
生:柳树的长处是漂亮可是她不会结枣子,枣树的长处是会结枣子可是不漂亮。
(师随即板书)
生:我发现了小枣树很善良。
生:我还发现了小枣树会抓住别人的长处去夸奖别人。
师: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从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温和”是什么意思?
生:“温和”就是很温柔的意思。
师:那温和的说该怎么说?先自由练读。
(指名读,读得不是很好)
师:现在我宣布他是我们班读得最好的,(学生大叫不服气)有没有挑战者?
(小手如林,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中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让学生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
师:现在是让男生读还是女生读?
男生:女生最合适因为他们最温柔。(众笑)
(女生读得有声有色,温柔极了)
师:你们的朗读让大家如沐春雨,润“心”细无声。听了小枣树这番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小枣树大人不计小人过。(众笑)
生:小枣树还不计前嫌。
……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通过读书实践,深入理解和体验。)
师: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小柳树和小枣树?(课件出示)
小柳树虽然……,可是……。
小枣树虽然……,可是……。
生:小柳树虽然不会结果,可是她很漂亮。
师:是呀,漂亮就是一笔财富。(众笑)
生:小枣树虽然不美,可是会结枣子。
……
(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际上很有价值的句式训练,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师:当小枣树结了枣子之后,小柳树是怎样的呢?(出示第六段)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小柳树担心小枣树说她。
师:从哪个句子看出来?
生:她想:从前我总是说枣树不好看,这回她该说我啦!
师:如果你是小枣树,从前小柳树总是嘲笑你,现在是你神气的时候了你会怎么说?
生:小柳树,你从前老是说我不好看,现在你看我,结得枣子又大又红。
生:小柳树,现在该是我报仇的时候了。(众笑)
……
师:下面请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
(上台表演学生把“小柳树低下头说:说我不会结枣子呗……”读得很神气很自豪)
师:现在的小柳树看到自己不会结枣子还那么神气吗?(师模仿学生的语气读,生恍然大悟)
生:老师我明白了。“说我不会结枣子呗……”(低下头感到很难为情)
(掌声)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很出色,老师也想表现自己给我机会吗?
(师生分角色读)
师:这棵得意的小柳树最后怎样了?
生:小柳树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为什么笑了?
生:因为从前小柳树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而小枣树不但原谅她还表扬她。
师: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生:小柳树很难为情。
生:人要谦虚不能骄傲,不然的话没有好下场。(众笑)
(四人小组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各的 ,各有各的 ,小柳树不好意思笑了是因为当初拿自己的
来嘲笑小枣树的 ,而小枣树 。)
(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个参与学习,人人都能体会小柳树为什么笑了,这为学生的个性张扬提供了更为自由、舒展的平台。)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柳树?怎样的枣树?
生:这是一棵知错就改的小柳树。
生:这是一棵肯原谅别人的小枣树。
生:这是一棵会夸奖别人的小枣树。
……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理解促进表达,表达加深理解,两者相得益彰。在理解表达的综合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感染,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师:小枣树这样欣赏别人,夸奖别人,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身上有什么闪光点?用几句话来夸奖他。
生:李晨,你虽然成绩不好可是你乒乓球打得很棒。希望你继续努力!(掌声)
生:苏小杰 ,你七巧板拼得很好,去年得奖了,今年也要拿奖,为学校争光!(鼓掌)
师:(走到那位学生前)你可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噢。
……
师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人。当我们发现别人有了闪光点,我们就要真诚地赞美他夸奖他,对别人真诚的表扬会使我们的生活阳光明媚,绚丽多彩!谢谢大家!
(好的导入如乐师弹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那这样的结课则如一曲虽终,却余音缭绕,意犹未尽。让学生带着因欣赏别人而得到的快乐、喜悦,走出课堂,享受生活。)
[评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理念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新教材、新理念、新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在读中历练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我创造了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无论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问题的空间有多大,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这堂课就围绕着“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有深度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摒弃烦琐提问、情节分析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地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初读、研读、品读、诵读,发现了小柳树的漂亮、骄傲及小枣树的谦虚和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体味、思考,读出新意,读出感悟。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柳树?怎样的小枣树?在此之前学生已有自己的朗读交流,认识交流,因此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有的理解是肯原谅别人的小枣树,有的理解是会夸奖别人的小枣树等等。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感受各种各样的体会,从而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超越了文本,张扬了个性,形成了富有创意的独到的见解。达到了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