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回声》一课片段实录

《回声》一课片段实录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9月10日  字体:

  

       《回声》一文是科学童话故事,因此让学生弄懂这一科学道理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现将课文4——5自然段的课堂实录展示如下:
                        师: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同时想一想,妈妈是怎么做,又是怎么说的?
                        默读,思考好了,请同学们互相讨论。
                        生:妈妈这样做的:她把小青蛙带到岸上,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师:(追问)小青蛙看到了什么?
                        生: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去。
                                                 碰
                        师板书: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我这里有一个小“池塘”(圆形大玻璃皿)“池塘”里装满了水。哪一位“小青蛙”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仔细看,看到了什么?
                        (老师把装满清水的圆形玻璃皿放到投影仪上,并请一位同学拿小石子,往水里扔,银幕上明显地出现回波现象。)
                        师:现在做个练习P150.2.(1),请同学们先默读一遍,然后自己在书上做。(等学生做好后,指读、评点,同桌互改)
                        师:刚才的练习是课文上的内容,比较容易,现在老师再出三道填空看看谁会做。
                        生:(默读、指名回答)(1)水的波纹叫(水波)。
                        (2)(水波)荡出去,(碰)的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水波)我们叫它(回波)。
                        师:青蛙妈妈为什么做这个实验呢?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第五小节,其他同学找出有关的句子说一说。回声是怎么回事。
                        (学生说,老师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师:从妈妈的话中,我们知道回声的道理和水波一样。请再来做以下填空?
                        生:(答填空)(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
                        (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
                        (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
                        师:小青蛙听了妈妈的一番话,高兴得——生齐答:一蹦老高?
                        (什么是老高?一蹦老高看出了什么?他为什么一蹦老高?一连三个追问,让学生知道小青蛙明白回声这一科学道理之后的兴奋的感情。)
                        师:那么吗只藏在桥洞里学他说话的小青蛙到底有没有呢?
                        生:根本没有,他听到是自己的声音,也就是回声。
                        师:齐读4、5段
                        
                        《回声》一课教学后记
                        《回声》是二年级第四册的一篇科学童话,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回声这科学的知识。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着重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形象生动的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明白这一科学的道理。
                        一、导语生动,激发兴趣。
                        二年级第四册中《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科学性很强,往往也很枯燥,我一开始打出幻灯借助书中的故事,运用生动的语言,一开始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我说:“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联系已有知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它长成一只小青蛙,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春天真美啊!你带我出去玩玩好吗?”同时出示幻灯(书中第一幅图)问学生,他们游啊游,看到了什么?(结合学习第一小节)使学生明白,并欣赏到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一个圆圆的月亮,十分美丽。学生此时兴趣盎然,情绪高涨。
                        二、多元化手段,突破难点。
                        课文《回声》的知识是文章的难点。如果是嘴去讲解,必定单调枯燥、深奥,你讲为准确,学生却不明白课文是怎么回事的。可是水的回波这一知识的理解是讲清回声的关键。只要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回声这一难理解的科学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我首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明白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在黑板上列出这种回波的关系。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接着我运用幻灯做了个实验,我让全班每
                                                 荡
                        一个学生都看清楚了实验,从而轻易解决了难点。用一个玻璃器皿装了满满一缸水放到幻灯上,幻灯上映出了一个小池塘,波光粼粼,我然后用小石子投入盛满水的器皿内,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幻灯银幕上水波碰到器皿壁又返回来的现象。这一实验,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回波是怎么回事。最后,我联系到回声这一现象,又从实际操作上升到文字的阐述。我出了三道填空题:(1)声音的波纹叫(声波)。(2)(声波)传出去(碰)到石壁又返回来。(3)返回来的(声波)叫它(回声)。学生对这个问题从水波入手,从幻灯实验入手,由不懂到懂,由不理解到理解,学生轻松自如。
                        三、扣紧词句,扎实训练。
                        在弄明白回波的道理,突破难点的同时,我哈注重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1.       结合幻灯  欣赏佳句
                        “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学生理解了倒影的半圆和桥半圆形成一个“圆圆的”形状,像大月亮。通过让学生说“圆圆的”,体会形状之美。大月亮在红花绿叶之中,清澈湖水之间,真美啊。再让学生体会所处环境的美。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此句,体会语言之美。
                        2.       换关键词  理解句子
                        “桥洞里响起一片呱呱的回声。”我问学生,把“一片”改成“一阵”行吗?(学生说:不行)我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到因为青蛙叫个不停,事业不断产生回声。回声是“一阵接一阵”连成“一片”,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不仅弄清了句子的含义,也知道了一字之差所表达的含义发生变化,所以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含义。
                        四、重视朗读。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训练。首先范读,给学生一个总体的印象,然后每小节都进行朗读,采用不同形式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二小节,我采用分组读扮角色,1、2组扮小青蛙,3、4组扮藏起来的小青蛙。指导学生读出青蛙高兴得大叫的语气。在朗读中,也模拟出当时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教学中,我运用了幻灯、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轻松地点出了难点,也扎实地训练了语言文字和朗读。学生明白了回声的道理,也体会了童话故事的语言之美。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510_2365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