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课堂实录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前两天,我在教研组上了《坐井观天》。今天我把教学过程整理了一下,以进一步理

清自己的思路,也希望各位老师能多提宝贵意见,先谢谢了。

课前五分钟:数字成语大聚会;动物成语交流(略)。

一、谈话导入 

师:在《识字4》中,我们学了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生:《坐井观天》就是指坐在井里看天。

师:那,你们知道谁坐井观天吗?

生: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教师简笔画井并在井底贴上青蛙的帖图)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在井沿处帖上小鸟图)

师(课件出示图文):请小朋友读一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青蛙在井里,小鸟在井沿上。

师:你读懂了它们的位置关系,很好。

生:小鸟是落在井沿上。

师:你能说说这个“落”用得好在哪儿?

生:感觉小鸟是从天上飞下来,很轻巧。

师:谁来帮小鸟落到井沿上?(一学生上黑板前把小鸟的贴图贴到井沿的位置。)

师:(问该学生)能具体说说,井沿指哪一部分?

生:井沿指井的边。

师:井沿就是井边。那么桌子边叫什么?——桌沿;床的边呢——床沿;小河的边——

河沿;帽子的边——帽沿;对,小朋友很能干!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师:恩,听了你们的朗读,感觉到小鸟很轻盈地落下来了。

三、学习第2——第7自然段

1、读课文,了解争论点

师:青蛙和小鸟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接着往下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鸟和青蛙在争论。

师:知道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生:它们争论的焦点是天有多大。

师:你知道它们各自的观点吗?

生: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教师板书:无边无际   井口那么大

师:你们真会读课文!

2、找到与两者观点相关的句子。

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你是从书上哪句话中找到依据的?

生:(读课文)

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看出来的——“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

飞那么远吗?”

师:你们找的和他一样吗?(生纷纷点头)

师:看来,我们不谋而合,老师也找到了——出示句子。请小朋友们读一读这句话,

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俩个你说给我听,我说给你听。

生:我读懂了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师:“说大话”是什么意思?

生:说谎。

师:说谎?小朋友觉得是吗?

生:我认为说大话就是吹牛。

师:青蛙认为小鸟的哪句话是大话?

生:青蛙认为“小鸟从天上来了,飞了一百多里”是大话,因为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

么大。

师:谁做小鸟,说给青蛙听——指名读

师:小鸟,能告诉我们一百多里有多远吗?(生摇头)一百多里,大概是海盐到嘉兴

的路程,公共汽车行驶大概需要一个多小时。

生(纷纷说):哇,这么远!

师:青蛙听到了,它为什么认为小鸟说的这句话是在说大话呀?

生:青蛙天天呆在井里,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小鸟却说飞了一百多里。

师:所以它觉得有点——

生:不可思议。

生:难以接受。

生:疑惑不解。

师:对呀,青蛙实在难以想象,它想: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它

的意思是——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师:这里用反问的语气来说肯定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它的观点是——

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用不着飞那么远。

师:谁来做青蛙,告诉小鸟。(指名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告诉它不用飞那么远,谁也来告诉小鸟?(朗读)

师:同桌两个一个做小鸟,一个做青蛙,对着读一读。(指名分角色读)师:听了你

们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加入朗读的行列,我做什么?——我做小鸟,你们做青蛙,

我们来对话好吗?(师生分角色读)

师(指板书):那么你又是从哪里知道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你能不能找到小鸟

说的这句话?

生:(读课文)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课件出示句子)谁来做小鸟,讲给青蛙听——指名读。

师:小鸟,你想告诉青蛙什么?

生:我想告诉青蛙,天是“无边无际”的。

师:谁知道“无边无际”?

生:无边无际是指大得望不到边。

师:你们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生:草原无边无际,大海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宇宙……

师:小鸟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请大家一起跟随小鸟飞一回,我们出发了——(播放各

种画面:小鸟漫游过高山、大海、城市、草原……)小鸟飞过哪些地方?

生:小鸟飞过茂密的森林、繁华的城市、无边无际的草原、茫茫大海……

师:小鸟飞过了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是无边无际!谁来告诉青

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指名读

师:哦,我感觉到天的大了,你的态度很真诚。

一学生读。

师:你也是真心诚意的。让我们一起来告诉青蛙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3、引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

<1>学习第六段: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

弄错的。”

师:听了小鸟的话,你觉得它说得对吗?(对的)

师:但是,听了小鸟的话,青蛙却笑了,说——

生(读出示的句子):“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师:青蛙笑谁?

生:笑小鸟。

师:笑小鸟什么?

生:青蛙笑小鸟吹牛,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它却说得那么大。

生:笑小鸟是个吹牛大王,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师: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用纸做一口井,

我们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

生:很小的,井口那么大。

师(课件出示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现在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

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啊,只有井口这么大。

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青蛙的视线被井壁挡住了,所以只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指着井壁图):更恰当的说应该是这些井壁挡住了。

生: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

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对呀,坐在井底的小青蛙看到的天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有

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我们用它来比喻一个

人的见识有限,目光短浅。谁能够把这句话说给小鸟听?(指名读)

师:听得出,小青蛙对自己的看法确信不疑,谁也来说一说。

师:哦,我听出来了,你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是一只——

生:自以为是的小青蛙。

师: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说——

生(引读出示句子):“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吧。” 师:它

笑谁?

生:笑青蛙。

师:小鸟笑青蛙什么?

生:笑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觉得青蛙有点无知。

生:笑青蛙孤陋寡闻。

师: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生:第二次。

师:第一次怎么说的?读一读课文

生: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出示句子:你弄错了。

你是弄错了。

师:请小朋友自个儿读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生:第二句多了一个“是”。

师:你的小眼睛真尖。这一句还可以怎么说?

生:你的确弄错了。

生:你确实弄错了。

生:你肯定弄错了。

师: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让大家感觉到是的确弄错了。(指名读该句)

师: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朗读第七自然段,读出语气)

师:还真的像那只小鸟!我们再来一次对话吧,男同学做青蛙,女同学做小鸟,对着

说一说。

四、想象说话,深化寓意

师:能说说青蛙错在哪里吗?

生:青蛙错在天天坐在井里,所以它看起来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

师:青蛙坐在井里,不知道天有多大,它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可以原谅的。可

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该了。

你能劝劝它吗?

生: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

生: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说大话。

师:是别轻易下——结论。

生: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

师: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

—(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终于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师:恩,恍然大悟!知错能改的小青蛙!

生:哇,天可真大!谢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知道

天是无边无际的。

生:我坐在井底下不知道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生: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谢谢你

,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生:我真的错了,谢谢你小鸟!

师:懂得感恩的小青蛙。

师: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欣赏歌曲——《井底的小青蛙》

师:有人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人们传唱,好让更多的人懂得这个道

理。

出示歌词,合着动听的旋律,学生齐声歌唱。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510_1260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