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之二.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之二.doc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9月14日  字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小擂台
  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相同的内容不重复)
  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
  三、学习新课
  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宿  寺  危  摘  辰  敢  恐  惊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5、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摘:左窄右宽, 同字框里是“古” 。
  敢:左右宽窄, 高低一样,右边是四笔写成。
  寺:第三笔横要长一些。
  惊:左窄右宽。
  恐:上下结构,上面的“巩”字要写得紧凑些。
  “宿、危、辰”三个字让学生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  )(  )高百尺,
  手可(  )(  )(  )。
  (  )(  )高声语,
  (  )(  )天上人。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 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3 夜宿山寺 (李白)
难字:   宿  危  摘  辰  敢


4 梅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拿出几枝盛开的腊梅,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回忆学习的步骤,进行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梅  墙  数  寒  独  遥  暗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墙 :第五笔是 “竖”
  遥: 熟字“摇”去掉提手旁,换上走之底,就是“遥远”的“遥”。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待出这是冬季)。
  遥:远。
  为:因为。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梅花。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学生进行朗读,而后评议。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看拼音填空
  línɡ (    )寒      yáo  (    )远
       (    )巧           (    )动
  2、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字组词
  每(  )(     )
    (  )(    )
  3、背诵古诗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4 梅花(王安石)
难字: 墙    遥    寒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诗人借赞颂梅花表达自己坚强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写一写生字:教师读生字,三个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写完后,大家评议三个同学书写情况,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2、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1、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1)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 这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 这句看出来。)
  2、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春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欣赏古诗
  1、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喜欢哪句?谈谈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
  2、师生共同欣赏,参加交流活动。
  3、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实践尝试
  1、给学生再现的空间,用画笔亲手画一枝梅花,感受梅花的美。(学生在音乐声中做画)
  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把梅花图贴在展示板上,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完成书中的第三题。
  2、自己写一首描写梅花的诗,配好插图。(选做) 




5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 绝  径  踪   孤  舟  翁   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绝、钓”两个字让学生自己说说应注意的问题。
  2、填写诗句
  千山(  )(  )(  ),
  万径(  )(  )(  )。
  (  )(  )蓑笠翁,
  (  )(  )(  )(  )(  )。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2387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