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一

作者:蒋成云(江苏)   文章出处:灯下笔谈【博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一首古诗《夜宿山寺》(齐背),这首诗是谁写的?是抓住哪一个词来写的?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认为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紧扣题眼,展开想象,且想象丰富,气魄雄伟)。今天,我们再一次来领略一下诗人的这种浪漫风格。

    二、紧扣题眼  品词析句

    (一) 抓住课题,引导发现:同学们能用“望”组词吗?(遥望、观望、仰望……)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题,想想你能发现什么?

    (二) 学生自读课题,探索发现

    [发现一]:课题中的望就是远望的意思。(或遥望……)

    [自主探学]:

    1、你能到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吗?

    2、自课课文,品味词句,找出理由。可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1)读:读准字音,读通全诗。

    (2)想:这首诗大致讲的是什么意思。

    (3)找:找出相关词句。

    (4)品:品味词句的意思。

    3、交流评议:重点读通全诗,理解“遥看”的意思,大致说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

               Lu               lu

    [发现二]:诗人李白是到庐山游玩的。(指导书写庐)

    [自主探学]:

    1、根据平时的课外积累说说庐山的情况。

    2、再读课文想象庐山的特点。

    3、观看庐山光碟,进一步感受庐山的情况。

    (光碟中语: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所以取名叫香炉峰)。

    4、细读第一行诗,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日:太阳,生:升腾, 烟:云雾。)

    [发现三]:诗人李白看到的是庐山的瀑布。

    [自主探学]:

    1、细读古诗,想象庐山瀑布的特点。

    2、观看多媒体课件(静态远景),直观感受,品味“挂前川”的意思。(挂:表明瀑布垂直而下,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包含了作者对大自然神奇的赞叹。川:河流的意思)

    3、再观多媒体课件(动态近景),体会瀑布从山下流下的动人情景。

    4、精读第三、四两行诗,品味“飞”、“三千尺”、“九天”的意思。

    (“飞”突出流得快,流得急,“三千尺”写出了瀑布的高和长,“九天”进一步突出瀑布的高和长,真切地写出了瀑布的新奇、壮观。)

    5、默读全诗,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6、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7、交流评议。

    (1) 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可运用多种形式说出你的理由。如: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

    (2)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些什么?

    (3) 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可采用以下学习步骤:

    a、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b、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读的理由。

    c、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读出诗美。

    d、悟:回味诗意,整体感悟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e、咏:将自己的情感读出来。节奏和重音可以这样处理:(仅供学生参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最后一句轻读)

 
    三、学法迁移,感悟创新

    1、同学们想做李白吗?请在座的小李白模仿老李白写诗的方法,观察一下教室门前的花坛,(可看录像,可站在座位上透过窗子观察)写一首诗。

    2、学生试作

    3、评析学生习作,再次体会《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精美词句。

    (1)学生读自己的诗作,并说说自己是从《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哪些地方得到启发的?再次赏析诗句,体会“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进一步明确文中这些词都是围绕题眼来写的。

   (2)再读课文,品味诗句的精美

   (3)根据评议结果,自我纠正,注意从题眼入手,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发现了什么?

    五、作业:

    依照本文写法,观察一处景物,再练习写一首小诗。


    【总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着这一思想,本课教学着力引导学生从题眼入手,品词析句,一改传统的古诗教学之法,让学生通过说诗悟意,想意悟境,画图悟美,读诗悟情,写诗悟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感悟庐山瀑布之美,体会作者用词之妙,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之情,积累语言,在读中感悟,在实践中创新。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题眼,从题眼入手,自读感悟,适时跳出题眼,走向生活,最终又回归题眼,升化感悟,引导学生在教材与生活之间走个来回,使古诗教学生活化、趣味化。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824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