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六
执教:毛爱华
设计思路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个简短有趣的故事学生并不难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再读中理解概括文章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换词、读单个生字等多种形式来学习生字。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体会玲玲由满意一着急──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情感变化,感受人物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品味、思索、铭记爸爸简短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玲、幅”等8个生字,会写“脑筋”一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句子字条、一张画
教学重点
1.读好玲玲和爸爸的对话。
2.理解并背诵第九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边讲故事边出示词语:同学们,有个叫玲玲的小朋友,她画了一幅画,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瞧: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她画完后,非常满意,左看看,右看看,端详着自己的画,越看越满意,越看越喜欢。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可是玲玲不小心,把画给弄脏了。玲玲急得哇地哭起来,再画已经来不及了,明天又要交,这下可怎么办呀?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后面发生的事吗?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板书: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同学们:打开书,翻到25课(板书:25)咱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小组内交流你的识字方法。
1、自由读文。
2、检查生字读音并正音。
①借助拼音读生字。 ②全班齐读课文中的词。 ③抽一组开火车读词语。
④换词全班开火车认读生字。 ⑤去掉拼音抢读生子,组词。
三、朗读感悟
生字我们学的很好,想再读课文吗?这遍我们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告诉老师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过度:玲玲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特别满意,可是不小心,把画弄脏了,急得哭起来,谁想接下去读一读。想读的站起来齐读(5-10自然段)
你们读的真好,老师这有几个句子谁想有感情地读一读。
1.出示句子: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学生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你能读好哪句?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读出了什么?)
③评议:他读得怎样?你能试试吗?
④齐读。读中对反问句引导理解,并转换肯定句式。
⑤师生合作读,男同学读爸爸的话,女同学读玲玲的话,老师读叙述部分。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玲玲怎么做的?
①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
④看着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她满意什么?
3.玲玲把这幅满意的画交上去,结果怎样呢?
①齐读第10自然段。
②为什么这幅画能得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
③出示玲玲的画,学生评这幅画。
④小结:是啊,同学们说得好,就是这只濑洋洋的小花狗,为这幅画增添了情趣,使这一幅有了生机,有了家的温馨。瞧,小花狗睡在这儿多舒服、多安心啊!连它也恋上了家的这一角,我想:这也许是这幅画能够得一等奖的原因吧。
4.这就正如玲玲爸爸所说的(出示字条)。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① 齐读。
② 背诵玲玲爸爸说的话。
③“坏事”指什么,“好事”指什么?
④指导书写“脑筋”一词(师范写,学生练习,评议)。
5.默读课文,
①思考玲玲的情感变化,以及学习文中两个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
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启发思维,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呢?坏事能变成好事,你遇到过吗?好好想一想,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 变 好事
动 脑筋
教后反思:能够引导学生在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通过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换词、出示单个生字等形式,采用开火车,抢读等方式来学习本课生字,达到了很好的识字效果。通过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导重点句子读、分角色读、默读、快速浏览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坏事变好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每个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中领悟本课蕴含的深刻道理。
转载爱心小学
http://218.246.177.137/ReadNews.asp?NewsID=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