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三个儿子》教后感三

《三个儿子》教后感三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三个儿子》是以磨课的形式上下来的,两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课。丁老师的课以真实、朴实、自然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朱老师的课以柔和的教学语言打动了我。两位老师都能较好的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紧紧抓住老爷爷说的:“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一主线,一步步去引导学生体会包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课堂上两次出现了这个能够引起思考的关键句,第一次出现是为了引出疑问,激起学生与文本对话作铺垫。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两位老师又紧紧围绕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个重点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妈妈的辛苦。丁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说感受来体会妈妈的辛苦,朱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场体验法来感受一桶水的重从而来体会妈妈的辛苦。在这个体会的过程中,我个人感觉到两位老师在教案的预设过程中是一样的,但在课堂的真正实施过程中,两位老师的目标取向却是不同的。丁老师重视利用文本资源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如:这三个儿子是怎么做的?丁老师出示一个句式:“一个儿子              ,一个儿子           ,另一个儿子            。”让学生在看图、读文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训练不仅达到了语言增量的目的,还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多种价值观得以体现。因此我觉得这是一堂语文味较浓的课。朱老师在引导时注重情感方面,人文目标达成较好,但总感觉品德味浓了点。朱老师在反思时也感觉“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前面分析时赶得太快了点”。从这个“赶”中是否可以说明教师还是心中装着教案而忽视了很多生成性的资源。 我们教研组两次以磨课的形式来开展活动,每堂课都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相信在这种“接力棒式”的实践加反思中,大家都有收获。

 海宁市新仓中心小学网络教研论坛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8098.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