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清澄双姝 发表 
教学目的
1、知识点: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列宁的住所、小山、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的确切位置。引导学生明确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2、能力点:通过观察图的训练,使学生形成从多种角度观察、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3、德育点:使学生养成遇到疑难的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教学难点:理解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学习方法 合作、研究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引导学生  探求新知
 1、学习一、二自然段。
  A、在小组内读读、说说、分别谈谈对一、二自然段内容的理解。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思、画、议,学习第三自然段。
 A、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指读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
  B、读、思、画,小组研究,理解词语。
  a、一句一句读,想想列宁是怎样观察的?动笔把有关词句画下来。小组研究研究,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指生读、朗读评价。
  C、填空,展开合理想象。
 训练: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
     蜜蜂。想到——————————————。
  2、他仔细观察,只见———————————。
     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
     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想到
     ——————————————————-—。
  3、他为什么能想到这些?
     他想的对不对?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齐读。
     哪个词最能体现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怎样理解?
  4、指读、齐读。   
D、动手绘画,再现情境,明确方位。
     读四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
  a、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b、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c、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
  d、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1)小组合作绘画,看列宁的住所、花丛、养蜂人的小房子分别应画在哪儿?
      谁愿意到黑板上画一画?
(2)再读这四句话,互相检查。
(3)在图上演示列宁是怎样跟着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指生到黑板前演示。
(4)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解决了吗?
3、学习第四自然段: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小组协作、解决问题。
A、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自读、质疑、小组讨论解决。
B、指导朗读。
C、多角度看图,引发想象。
a、观察哪个是列宁?哪个是养蜂人?介绍一下。
b、再观察,根据两个人的动作、表情、想象一下养蜂人
列宁可能说些什么?
       怎么想就怎么说。
三、归纳总结    引发想象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蜜蜂引路》这一课。知道列宁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判断,用蜜蜂做向导找到了养蜂人,如果列宁寻找的不是养蜂人,怎样才能找到呢?
          你靠什么找到了什么?
四、课后质疑
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吗?
五、收获与体会 那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