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并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培养善于动脑的能力。
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课题。
   1、录音放出刮风的声音,让学生说说听到什么声音?(生齐说)(板书:风)它给你留下
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2、直奔主题: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板书:画)
   3、(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自由提问题)老师对问题
进行梳理。并归纳出两大问题。
课件出示:
   1、谁在画风?
   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
   指名读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的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就必须认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圈一圈,再互
相请教。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三个小朋友及它们的名字,并认读生字。
   (2)指名认读生字,分组读生字。
   (3)把名字分解,再读生字并组词(师点击生字,生开火车形式读)
   4、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谁在画风?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板书:赵小艺
                                        陈 丹
                                       宋 涛
三、图文并茂,探究学习
   1、那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呢?
   2、利用课件学习三幅画
课件显示三幅画,学生欣赏,并结合问题进行思考。
   (1)你喜欢谁的画?
   (2)他的画上都画了什么?
   (3)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
   3、小组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连起来说一说)
   4、指名汇报(任意说出一幅)
   课件演示:(风吹旗飘、风车转、雨丝斜、小树弯)明白风与它们的联系。
   教师板书:
   红旗 飘
   画风    风车 转
          小树 弯
           雨丝 斜
四、朗读感悟 深入理解
   1、逐句指导朗读重点句子与段落。
   课件显示:
   (1)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指导朗读,教师重点指导重音“弯弯的”有感情齐读。
   (2)宋涛说:“谁能画风?”
    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四名学生分角色表演,边读边做动作,演感受。
   师生一起分角色来读。
   2、全文分角色朗读,自己找小伙伴,四个人一小组练读。
   3、教师小结过渡。
五、驰骋想象 鼓励创新。(训练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1、师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
   2、学生实际操作,动笔画风。
   3、展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