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1、 大多数同学能够正确、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盛满的盛。少数同学能
够带着激动和喜悦的感情朗读课文。感觉出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 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特殊的节日——泼水节。
3、 初步理解傣族人民对周总理心连心。
4、 认识本课的15个生字,会书写龙、恩、寿、柏、泼和特。
教学重、难点:
1、 如何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2、 正确书写本课要掌握的六个生字,特别是“寿”字和“泼”“特”一要写对,二
要写好看。
3、 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想问体会出傣族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盛情欢迎。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傣族和泼水节的有关资料。
布置学生课前搜集关于周总理的有关资料。
运用教学网上的相关教学课件,并自制一份课件。
课前布置同学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课文读两遍,扫清生字障碍。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引出课题,学习生字“泼”的写法。
同学们,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领略了日月潭变幻多姿的迷人风光,又品尝了新疆吐鲁番勤
劳的维吾尔族人民生产的甜蜜可口的葡萄干,这一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到云南省的西双版
纳和那里的少数民族—傣族人民一起度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在说话的同时,通过课件出示
中国地图的版图,和学生一起找到云南和美丽的西双版纳。然后在黑板上板书维吾尔族和傣族
,最后和同学们一起书写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泼,并让学生在
田字格上写两遍。)5分钟
2、自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同时划出自己觉得写得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同时在书上写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是字词方面的,也可以是内容方面的。老师巡
回检查,从中发现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加以记录。10分钟
3、表扬在读书中会用脑的同学,读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向会提问的同学学
习。时间5分钟
把为学生问题进行归类,通过课件进行展示。
傣族人民为什么一年要过一次泼水节?
为什么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他们是怎么在一起过泼水节的?
人们是如何欢迎周总理的?
周总理在泼水节上都和傣族人民一起做了哪些事情?
周总理在泼水节上穿的是什么衣服?他为什么穿着傣族服装?他的表情如何?
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难忘的?
提出要求希望同学们带着自己和同学提的问题来阅读课文,因为很多的问题都可以在用心
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以解决。如果你能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最多,
那你就是本课学习的“解题大王”。但如果学完课文,你的问题老师和同学都仍然不能解决,
那你就是本课学习的“提问明星”。在学习完课文后,同学们一定别忘了提醒老师,给在学习
本篇课文的过程中表现突出的“解题大王”和“提问明星”们发奖。
4、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15分钟)
(1)一读:自由小声朗读,注意找出课文中的“特务”,及不认识的字反复加以认读,直到
把特务变成朋友。
(2)二读:同位互相听音,帮助同学也就是帮助自己,如果哪个同学在一会儿的朗读过程中
,有读错字的情况出现,他的同位也要被扣分。
(3)三读:小组轮流读,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圈画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朗读时注意读出
这些优美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四读:选对手进行朗读擂台赛,可以任选一段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别人比赛,并为优胜者
奖分。
(5)五读:跟老师读课文,注意模仿老师的朗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
5、检查生字认识情况:(1分)
给课文后面需要认识的字加上拼音,同位互读,小组加减分。
5、 学习生字,注意写字过程中对学生执笔姿势和坐姿以及握笔方法等的指导。(4分
)(课件出示正确坐姿和正确握笔姿势图,对学生进行提示)
龙:注意引导学生写好竖撇、竖弯钩,注意撇和点的互相呼应的关系。
恩:注意与“思”字加以区别,并口头组词。
寿:注意上面三横要写紧凑一点,下面的寸要小一点儿。
柏:注意结合形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记忆,注意把木字旁写高一点,白写窄一点。
泼:引导学生想办法记住右边的发字。
特:注意牛字旁的提和竖的写法,右边上土下寸,要注意两竖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
凤凰 傣族 周总理 敲响 撒满 龙舟 对襟白褂 咖啡
踩着 端着 蘸着 健康长寿
教前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比较多,主要有两方面的意图,一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二是培养学
生自己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解决难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多种方法朗读课文,从正确流利再
到有一定的感情。但是最近几篇课文,虽然我在设计时都设计了写字的环节,但却始终没有落
实到位,如果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凑性,是需要我不断加以改进的一个主
要方面。
第二课时(30分钟)
教学目标:
1、 95%同学能够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二分之一以上的同学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
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喜悦和兴奋、幸福之情的感情。
2、 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图画,使学生的想象能力、说话能力和朗读能力得
以有效地提高。
3、 通过对上节课问题的回答,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重、难点:
1、如何在理解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
乐。
2、正确书写本课其他六个生字,特别是“敬”字和“凤凰”三个字一要写对,二要写好看。
3、如何让学生在朗读理解的的过程,对课前所提出的几个问题得出正确而深刻的答案。
教学过程:
1、 总结上节课内容,出示问题,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一节课,我们就要让依靠我们的
深入朗读和思索,把这些问题碉堡攻克掉,大家有信心吗?下课前,老师要看一看谁攻克的碉
堡最多。(1分钟)
2、 学习一二自然段,体会傣族人民无比喜悦的心情。(5分钟)
大声朗读一二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加以深刻体
会。
(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可以联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年一度,特别高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一起过)
集体朗读第一二自然段,注意重点词句的读法,注意读出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3、 学习第三自然段,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厚感情。(6分钟)
分小组进行朗读练习,以好带差,并进行小组擂台赛,引导学生读出人们的喜悦和兴奋的
感情。
找优秀小组交流他们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朗读方法。
由优秀小组的小组长重点谈出自己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敲、四面八方、赶来了、撒满了凤凰
花的花瓣,鲜红的地毯、一条条 驶过 一串串花炮 欢呼着等
在此基础上,集体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激情,读出热情洋溢的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读出边
疆的少数民族对国家领导人的深厚感情。
4、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体到总理和人民心边心,与民同乐的大家风范。(10分钟)
大家如此地期待,如此地兴奋,周总理来了没有?(来了!)他怎样来了?穿着什么来了?
引导学生看图进行想象,并练习说话。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请朗读最优秀的几个同学进行较量,看谁读得最能把我们带回1961年
那个快乐的时刻。
注意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由,笑容满面,接过 敲着欢
乐的鼓点,踩着地毯
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解决问题:为什么周总理要穿着傣族人民的服装,不穿他自己的中山装或者西服?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请大家推选出声音最优美的同学起来比赛朗读。
重点指导:端着 盛满 清水的银碗 拿着 蘸了水 泼洒 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
祝福他健康长寿。
做动作体会:端着,拿着,欢呼
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谁被别人泼的水越多。谁就是最幸福,最吉祥,最健康长寿的人
。
男女生对读
5、 学习六七八自然段,体会周总理来了,傣族人民无比幸福,无比兴奋的思想感情
。(5分钟)
这样的时刻永远是快乐的,永远是难忘的,让我们齐读六七八自然段,仿佛我们就是幸福
快乐的傣族人民,敬爱的周总理又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
重点朗读点:清清的水,泼呀,洒呀,笑哇,跳哇,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
6、 学习书写余下的生字:
敬:注意左宽右窄,特别是口字要突出。草字头要小一点。
鲜:注意鱼字下面的提要写好。
脚:要注意左中右紧凑一点,特别右边的立刀旁要矮一点。
度:注意与渡的区别。
凤凰:注意左边的竖撇一定要伸展,右边的横折弯钩注意弯度不要太大,凤与风要注意比较。
板书设计:
1、2小节——今年的泼水节特别高兴:敬爱的周总理来了
3、小节——傣族人民:盛情欢迎,热烈欢呼
4、5小节——周恩来总理:与民同乐,平易近人
6、7、8小节——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多么令人难忘
教前反思:对学生来说,周恩来总理不是那么熟悉,虽然电影电视上关于总理的介绍很多,但
是毕竟与学生的年代有些久远,所以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一国之总理能够与傣族的平民百姓一起
欢度泼水节的政治意义,不太容易达到。所以我想学生能够体会出傣族人民热爱敬爱的周总理
,敬爱的周总理能够与民同乐就行了。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火红的凤凰花一样,如
何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人心里的热情,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热烈的气氛就需要在朗读中加以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