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学设想
育才二小 杨树鹏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是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的是玲玲不小心把
自己已经画好的一幅即将参赛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提醒下,她认真动脑筋,在脏了的地方加
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面更加完美,坏事变成了好事的故事。
教学本课,我认为这几个发明当作为重点:
一、学会本课的8个会认的生字和9个会写的生字。由于是低年级,生字教学无疑得是个教学重
点。
二、朗读。尤其是父女间的对话,应该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三、理解。一是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拓展。学生能结合本篇课文及生活实际,较深入地理解“只要肯动脑子,坏事往往能变成
好事”的道理。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两课时。
具体设想如下:
一、入题与提示
1、从课题入手,指导写“玲”字。
然后指导学生查找库存:铃——零 - -领――岭――伶(能说出多少是多少,越多越好)
2、继续看课题。
课题是《玲玲的画》。这是一张画了什么内容的画呢?她画得好吗?
(由此转入朗读课文)
二、朗读与评价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中读后都可以简单评价。
(在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自然转入对一些词语的认读)
三、生字与生词。
1、学习字词方法灵活,但集中展现还是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开火车”“找朋友”“男女竞
赛”“猜词语”“句中补充”等传统活动游戏方法,也可以利用做好的电脑课件,通过直观的
方式学习。
2、本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玲、详、幅、奖、催、叭、脏、筋”。
3、本文要求会写的生字有:“叭、玲、狗、糟、楼梯、肯、脑筋”。
4、由此,学生可认读以下词语:
“楼梯、脑筋、满意、端详、一幅画、一等奖、小花狗、懒洋洋、想象、弄脏”等。
5、教师适当指导在“田字格”书写“狗、筋、糟”等数字,并让学生当场练习所有要求会写
的生字。
6、在练习写字和反复读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些词语中,和玲玲的画有关系的词语,
并说出词语和画的关系。
(这是继续认识词语、组织语言、理解全文内容等训练)
如,学生应该说出:“‘楼梯’一词和玲玲的画有关系,因为玲玲画的小花狗就懒洋洋地趴在
‘楼梯’上。”
(如果学生没有在回答中带出“因为”“懒洋洋”等词语,教师要适当指导,让其补充上,说
完整的、能充分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话)
(这些词语都和玲玲的画有关系)
教师问:“玲玲觉得自己的画好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学生答出:“这个词是‘满意’。”
(自然转入下一环节)
四、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1、指导找出本文中有“满意”一词的两个句子。
句(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句(2):玲玲满意地笑了。
2、学生说出两句话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1)句是对第一幅画的满意;(2)是对第二幅画的满意。)
3、指导学生分析两个句子的不同点。
句(1):中的“端详”一词,着重在动作“看”。
句(2):中的“笑了”一词,着重在表情。学生要体会出本句比上句能表现出玲玲更加满意
了。
在此,教师可以及时挖掘训练学生对表示“看”的动作还有哪些词语表示。学生说出的越多越
好。
4、及时提问:
“在两个满意之间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5、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继续弄明白课文的内容。
学生体会:
第二幅画比第一幅好吗,为什么?
6、句子训练:
对比下面两组句子,说出异同。
A、(1)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
(2)水彩笔一下掉到了纸上。
B 、(1)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2)玲玲哭了起来。
7、理解爸爸话的含义:
(出示爸爸的话)
“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
指导重点:
(强调——在本课中)
“糟”是指什么?
“肯动脑筋” 是指什么?
“坏事”是指什么?
“好事”是指什么?
教师问:爸爸的话中,最重要的词语是哪一个?
再读爸爸的话。
理解完本课,再让学生说说在实际生活中,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有没有哪些事给你留下过遗憾——如果动动脑筋,也许会解决或解决的更好?
五、质疑、朗读。
1、学生提出经过学习还不懂的问题。
2、再次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更完整的理解。
六、教师置疑。
1、本课写了两个人,爸爸在其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2、如果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没有得到一等奖,会怎么样呢?这个坏事能变成好事吗?
(或:如果玲玲没有得一等奖,爸爸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