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评孙芳老师执教的《一株紫丁香》一课

评孙芳老师执教的《一株紫丁香》一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孙芳老师执教的《一株紫丁香》一课

一、导入

教师面带微笑,声音优美,富有激情,在美丽的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欣赏赞扬教师的歌曲。

二、利用大屏幕,出示一幅学生送给教师的贺卡。(评:教师节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赞扬、祝贺)

三、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我会认,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同桌交流读字法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生:(1)熟字加偏旁(如,株、踮、疲、倦)

(2)换偏旁疲(波)(评:教给学生读字的方法好)

2、动手摆,师:摆出你认识的生字卡片。

3、游戏记生字,师:秋天到了满树的果子等着你去摘!

师的激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评:手、脑配合对熟记生字非常有用)

4、认读词语,学生在正确地掌握了生字后再解决词语就非常轻松。(评:游戏记字法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人教小语资源网)地址 www.pepxiaoyu.cn)

 

四、再读课文,读流利

1、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提出要求,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学生是主动的学习,兴奋、高涨。(评:每次读课文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

2、指名读第一小节(踮起脚尖儿,读轻声应注意读法)

3、质疑:学生提出疑惑,共同讨论。

4、师:读第一小节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齐读

(评:指导朗读应注意感情)

5、师: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棵紫丁香呢?(评:读书了解答案)

五、细读课文,首先分别找三名学生读二、三、四小节

1、答案是,为了感谢教师,与老师做伴,帮老师消除一天的疲倦。

2、指导朗读,第二小节,用轻柔、舒缓的语气,第三小节用欢快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的感谢。(评:应注意点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诗歌)

3、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真挚的语言令教师感动。

(老师美丽极了,教师节快乐,老师祝您事事如意!)

4、男、女生配合读课文。

六、最后结束,读最后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对老师说什么呢?(生: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太累了,老师您快休息吧!)

七、拓展:一株紫丁香表达了同学们对教师的尊敬,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教师的爱呢(生:贺卡、鲜花等等)

(最后让学生合作共同制作小书签送给老师。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真情投入被这如诗如画的情景感染了。)(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总评:

本节课完全可以采用谈话导入的方式,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师问学生:9月10日是什么节日?(教师节)师,你祝贺老师节日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得到老师的爱多么幸福,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老师也可用这样的语气导入,同学们天真、灿烂的笑容,清脆悦耳的读书声是我的快乐之源,教师节,我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呢!导入新课——学生质疑——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不足:没能进行仿说诗歌练习“情”、“境”交融,心灵仿说是升华师生感情的最好方法。引导他们用诗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出来,在仿说诗歌的过程中,不仅加强语言积累,更重要的是情感升华,在优美的语言形式下对人性的赞美,加深对老师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的是投入教学法。教学一开始教师面带微笑,激情导入,在教师节到来之际,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同时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孩子们那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初读感知、品读体会、细读品味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课文,学到了知识,浓浓的师生之情让所有听者动容。我的收获更大,学生们把制作的精美的书签送给了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那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智慧的启迪,知识的汇集,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课堂是教师的生活,是教师每天用热情的生命写就的历程。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收获到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力度。”(摘自叶澜教授的报告)

转载自

http://www.zcsyxx.cn/oblog31/user1/tanxiuqing/archives/2005/149.html

(搜索本课课题的关键字可以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人教小语资源网)地址 www.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7765.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