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评张莉老师《欢庆》一课

评张莉老师《欢庆》一课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评课

《欢庆》是一首优美的小诗,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国庆时祖国一片欢庆的欢乐场景,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注重课与课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单课的教学,张老师十分注重与前面所学课文的联系,找准了切入点。孩子对前面所学的《秋天的图画》记忆深刻,所以,张老师在课开始处让学生背一背,并读一读文中最美的句子。引出在这美丽的秋天,我们还要过一个重要的节日——国庆节。并配以“欢庆”的图画,让学生在观看图片中直观地感受人们庆祝国庆的欢快场面,在这样的气氛中就能很好地理解“欢庆”这个词,因此学生除了说欢庆国庆,还能说出许多。以此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融情入画,融乐入文。

二、课堂质疑,自主解惑

在读通课文后,张老师请学生默读课文,哪里不懂的问问四人小组的同学。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的所在,哪些能自已解决,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地探索思考,通过自已的语言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去体会发现的乐趣。张老师的导语“请聪明的孩子说说帮谁解决了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充满了成就感。有孩子说“我帮  解决了什么叫奏起”;也有孩子说“我帮  解决了为什么写十三亿孩子。”给学生提供了自主解惑,自我表达的空间。

三、感悟文本深层,提高阅读能力

这首诗歌言简意赅,它所描写的是表现国庆的热烈场面。学生读起本文来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读成诵。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忽略文本内在的意义,文本的这种极具隐蔽性的生命意义,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显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张老师在读悟课文前四句的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充分想象来深刻感悟语言,如“每一行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快乐地读,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图画?”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这样读起来才会读中有感;并让学生在读中边读边发现,“仔细看每一行,你发现了什么?”小朋友在读中能发现课文的句式,都是“什么地方怎么样,有怎么样的什么”还和《秋天的图画》中的句式一样,这样反反复复,学生自然而然对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们在“读”这一感性的学习方式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内在的蕴意。在此基础上,张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照着样子来说一说,拓展所学的句式,出发点是非常好的,能进一步强化语言,还能在说话中进一步提升对课文的理解。但这个句式比较复杂,学生可能一下子很难说好,可以采用逐步铺垫,填空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如可以出示菊花张开(        ),来让学生进行说话,然后再(      )举起(       )。层层递进,可能效果会明显一点。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http://xyxx1.zjhyedu.cn/oblogxk/yuwen1/user1/wangxiaohua/archives/2006/196.html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745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