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十五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十五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十五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坐井观天》
 
[ 作者:王孝群  

一、预设目标: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蛙”“沿”,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三、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一份。

   2.注音生字卡。

五、第一课时预设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能给“圭”这个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吗?

2、学写生字:“蛙”。(注意:左窄右宽、“圭”中间一竖不能连在一起。)

3、出示 “古井”图,谁能看着这张图片猜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3、坐井观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看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为止,把课文读通顺。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读一读生字:沿、蛙、信、所、际、错、答、还


2、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发生在哪儿呢?    区分:  井里、 井沿、井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指着画面说一说,哪个地方表示井沿,哪个地方表示井里,哪个地方表示井口?    

3、学写生字“沿”(注意:左窄右宽、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四、研读课文

1、请大家再大声读读课文,读完后完成填空: (      )在井沿,(      )在井里,他们在争论(                           )。

2、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分别用“——”和“~~~~~~”划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3、同桌合作读: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小鸟的话。

4、去掉提示语。选择一个角色读一读。

5、他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究竟谁说得有道理?让我们分别来研究他们说的话。 再读一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他们会这样想?

1)  青蛙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A、“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句大话吗?(学生乐)

就用这种感觉读好这句话。

 B、那么你们说,青蛙怎么就那么肯定地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有什么根据?(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哪几个词语让人感觉特别肯定,请你肯定地读一读。

C、谁再来做做青蛙,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用你的朗读来说服大家。

 2)、小鸟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A、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啊?


谁还能说:(     )无边无际,(    )得很哪!

B、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能不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在这一百多里路中,小鸟不仅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一定还看到了(      )、 还看到了(        )……(说话练习)

C、很好,哪只小鸟能用你的朗读来说服青蛙。


3)青蛙说的也是有根有据的,他究竟错在哪呢?我们留到下一堂课再讨论。 五、巩固字词。

1、分角色合作读全文。

2、认读词语。

 

教后感:

1、学生的朗读效果没有出来,教师的指导显得很无力,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总在原地打旋。

2、教师的评价对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不起作用,是不是可以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

3.要更加注重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可以更多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分角色朗读的训练,我们要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

4、在大家研究课文时还可以少分析,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多次的朗读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才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省教研员沈大安老师、特级教师杨明明老师专家引领:

    两位老师语气平和、笃定,但每一句都掷地有声,重重地敲打着我们的内心: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给大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实也要求活,但更重要的是求实,而何谓求实:孩子的语言是否得到发展、孩子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这就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时时问问自己的问题,尽管语文并不是一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就可以立竿见影的学科,但我们必须重视每一堂语文课的实效,只有这样才可能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增量。

    尽管这样的话,我们已经在许多场合、许多地方经常地听到,但当沈老师、杨老师这样地与我们零距离,结合我们的课例,实实在在、娓娓道来,才真正让我如梦初醒: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如此地无力,离真正的高效还相距甚远。而沈老师的关于每备一堂课之前,我们都应该认真思考教材的教育价值在哪?课堂教学中不要随便安排一些看似发散学生思维实际却游离于文本之外的问题等等,更是实实在在给了我许多提高教学实效的建议。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7346.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