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对刘方华老师《蓝色的树叶》一课的评析

对刘方华老师《蓝色的树叶》一课的评析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王续良
  第三册《蓝树叶》一课,是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刘老师通过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刘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然后老师出示一幅蓝树叶的图画,启发学生:“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紧扣问题,读悟并重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蓝色的树叶》一课,刘老师始终坚持以读为本,通过朗读李丽和林园园三次借笔者条主线,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针对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为什么没接笔?”教师引导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四)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教师出示:“一个星期后的一堂美术课上,老师要同学们剪纸。可是坐在林园园前面的方晓晓没有带彩纸,林园园看见了,会怎样呢”请同学读题、思考、讨论,先说说,再写下来。这个练习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说、读、写、思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五) 知识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之中

教学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想如果你有困难时的心情;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等等,使学生认识到课本源于生活,并把的道理。

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发言,老师评价语言单调,没有做到针对性评价,课堂上老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多。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7100.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