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十三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自
窗前的气球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生齐读)
2、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来检查一下。
瞧,这个小男孩是谁?(课件出示,师评价:你把两个生字宝宝都读对了,
真不错)
(1) 让我们也来喊喊他的名字
(2) 他怎么躺在病床上呢?
原来他得了传染病,出示:传染病 刚才你在读染字时把舌头翘起来了,读得真好,你来当小老师教教大家吧!你知道传染病是一种怎样的病?
师点拨:像去年在全国肆虐的非典,一年级时我们班的很多小朋友都得过的水痘,生了水痘都得去家里休息,还有红眼睛等都是传染病。
(3) 科利亚也得了传染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现在我们该怎么喊?
3、 认识了科利亚,我们来读读他的故事吧!第一段
(2)第二段
(3)第三段 这一段确实很难读,小朋友自己再读读。再指名读。
(4)第四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特别难读,出示:招儿 你看,本来这两个字都
有各自的音节,现在它们紧紧地挨在一起,就把小e给省略了,
跟老师来读读。 齐读词语
出示:拴 这个字平时我们不怎么常见,谁会读?你把前鼻音
读得真准,我们也一起来读三遍。
老师这里有个气球,谁能帮我来拴住它?(指名学生)
刚才他在帮老师做什么事呢?(若答出拴:是啊,他刚才的这
个动作就是拴;若答不出:绑、系,用课文里的词来说就是拴)
(出示有拴字的句子)拴字跑到句子里去了,瞧这个句子多长
啊,特别是前半句,没有逗号你觉得在哪里停顿比较好,自己
先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若读得好:真不错,你在看见、拉动
后面停顿,这样就不感觉累了,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若
读得不好:其实,读长句子时的停顿也是有秘诀的,让老师来试
试吧!师范读,谁想和老师来比一比?再指名读)
(5)第5段
4、 现在请小朋友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认认真真地读一遍,相信你这次一定能读得更好了。
5、 出示: 在 的窗前放气球。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在谁的窗前放气球?(师点拨:是米沙和他的小伙伴)他们为什么放气球?
师小结:是啊,得了传染病,医院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谁也不准去医院看他,他也不能到病房外面去。如果你是科利亚,你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是啊,科利亚又孤单又难过,你能通过朗读把科利亚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6、 正在科利亚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突然,窗前出现了一个红色的气球想去看看那个气球吗?请你认真读读3、4、5自然段,(课件出示这三段话)你可以边读边划一划写这只气球的词语或句子。
一、 学习3——5自然段
1、指名回答,师板书: 逗人的 可爱的 摇摇摆摆的 代表友谊的 ……
2、交流:
l 这是一个逗人的、可爱的气球。
(1)是啊。你瞧,这个气球上画着一张—— 你看到这只气球,心情会怎么样呢?(师小结:是啊,它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多有意思呀!
(2)因此课文里面说这是一个画着一张可爱的小脸的气球。
l 这是一只摇摇摆摆的气球。
(1) 你是从哪句话中读出来的?(师点击课件)
(2) 科利亚躺在病床上,正闷得慌呢,我们赶紧把这只气球放上去。放气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怎么放呢?大家仔细读读这一段话,边读边试着放一放,等会儿老师请读得最认真的小朋友来放。指名放气球,评议:他表演得怎么样?(若放得好:大家都说你放得好,我来采访一下你,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放呢?你能把摇摇摆摆这个词读好吗?若同学都说不好:请你说说你的理由)
(3) 整段话你能不能读好?(自由读,指名读)我们大家也像老师一样拿着气球来读读这段话。齐读第三段。
(过渡:这仅仅是一个可爱的、逗人的、摇摇摆摆的气球吗?这气球里还代表着什么呢?)
l 这是一个代表同学问候、同学友谊的气球。
(1)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出示句子: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2) 小伙伴们在叽叽喳喳、指手画脚,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边读,边把当时的情景在脑子里面放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放得最好看了。(读完了,六人小组演一演)
(3) 刚才小朋友的脑子里都在放电影,现在我们请几个演员把它演出来,好吗?谁来当米沙?米沙的小伙伴在哪呢?(指名上台)他们这样站对不对?(落实四周)好,站好了,开始表演吧!其他小朋友都来当观众,看看他们演得怎么样。
评一评,小演员们演得怎么样? (落实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刚才小
伙伴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个不停就是——叽叽喳喳;拿出手叫米沙高一
点、低一点这就是——指手画脚,他们在为米沙出谋划策呢!)现在大家
再读读这句话,你一定能读出画面,读出声音来了。
(4) 看大家读得那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读,你们可要仔细听,(师读,故意
漏掉好像)可以漏掉吗?(这是他想的)还能从哪儿看出这是他想的,
而不是真的?(猜)
(5) “准是”还可以说成——一定、肯定,为什么科利亚这么肯定呢?也许米沙平时就——(是好伙伴 爱动脑筋 非常友好)
3、正当科利亚觉得孤单、寂寞、没意思的时候,窗前出现了一只可爱的、逗人的、摇摇摆摆的、代表同学友谊的气球,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4、指名答,师小结:是啊,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刚才大家为什么把一下子读得那么重呢?这个句子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就可以有不同的读法,谁再来读读?(强调“许多、好了”)
5、看来这也是一只让人快乐的气球。喜欢这只气球吗?我们一起来读读整篇课文,老师想来读1、2自然段,那你们就读3——5自然段,好吗?
三、指导写字
语言品味与情感体验共振的几点思考
——《窗前的气球》教学点评
《窗前的气球》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文章旨在颂扬友情和亲情,《窗前的气球》就是一篇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课文以动人的语言,感人的情节讲述了科利亚生病住院,米沙和同学们用气球给科利亚带去问候的故事。周老师立足于语文的本体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紧密围绕语言的学习来达成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帮助学生与文中的情感达成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朗读抒发各自的情感体验,较好地落实了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落实这一本体目标,本设计采用了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味不再枯燥、单一。
一、动画对比,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和对词句的探究。如,当学生读到“一只红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了上来……”时,老师适时演示了课件,通过动画对比了气球“垂直向上”和“摇摇摆摆、一上一下”的不同,将文中的情景真实地重现,使学生形象地感悟了气球那逗人的样子,为朗读课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当然,此处如果使用实物来演示,相信也能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二、角色表演,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可感,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如,当学到伙伴们放气球那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和学生一起参与表演当时的情景,并在表演中理解了“叽叽喳喳、指手画脚”等词语,使这几个词以及整个句子、语境的体会更加丰满,学生朗读起来也更加入情、入境。
三、换词理解,推想感悟,加深对文字的体会。如,请学生给“准是”换个词,学生想到了“一定、肯定”。然后,又顺势请学生推想一下米沙和同学们平时关心他人的表现,加深对“准是”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心是相互的,拓展了人文教育的内涵。
以上,我从几个小点出发与周老师探讨了语言品味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几个做法。我认为,周老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提高语言感悟的实效。
1、角色换位体验。换位能帮助学生贴近角色,能更容易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共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如,讲到科利亚一个人躺在病床上时,可以让学生说说,假如是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躺在病床上,你会怎么想?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有话可说。
2、利用实物帮助感悟语言。如体会“逗人的小脸”时,周老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的红气球,让学生看看那上面可爱的笑脸,说说这是一张怎样的小脸?你看了后,心里怎么样?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感知那笑脸的惹人喜爱,也提高了实物的利用价值。
3、挖掘课堂中随机出现的生成性资源,体现“以人为本,以生定教”的理念。课堂中会出现不少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生成资源,老师可以适时地加以定格、放大,这样,整个课堂教学才能更灵活、更丰满、更主动、更有效。
奉化市实验小学 沃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