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童诗,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语言生动活泼。整首诗分为三个节,结构基本相同,每节都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展开叙述。整篇课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为人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唱响了一曲人与自然合谐相处的美与爱的赞歌。朱老师,在这一节课上,展现了自己独到的教学风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面对二年级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喜欢语文,走近语文,品味语文?如何让语文教学充满诗意?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这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使用童趣盎然的课件,运用悦耳动听的语言,采用和蔼可亲的教态打造了个性飞扬的课堂。教师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让孩子感受到了鸟儿的可爱,明白了鸟儿的益处,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借助媒体、直观教学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一些直观的事性比较感兴趣。所以,朱老师在上课时就遵循了这个原则,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去理解和感悟课文。如在理解“叽叽喳喳”“扑棱棱”等词语时,她运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动”的世界,播放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鸟叫声和鸟儿拍打翅膀的声音调动学生的听觉,还让学生做动作理解“飞来飞去”等词语。这些都使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利用现代科技的多种途径进行教学,确实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找准切入点,突出教学重点。
在这节的教学中,朱老师紧紧抓住“请爱护小鸟”这一个情感主线。从教学伊始,老师就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第三小节上。用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自己提出的问题“课文中是谁在夸红领巾?”为起点,围绕着“少先队员怎样爱护小鸟,为什么要这样做?小鸟在林中干什么?”等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深深地明白了“要爱护小鸟”这样的教学既突出重点,又浑然一体。
四、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感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朗读时既需要学生自身的体会,也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读不能是单纯的读,读中有思考,要带着问题去读。朱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朗读可以说是贯穿全场,有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有配乐朗读,还有男女生分读、师生合作读。但是每一次的读,都不是毫无目的的读。老师在读之前提出了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学生在这样的一步步朗读中,感悟到了小鸟的可爱,感悟到了我们要爱护小鸟。
五、注重学科特色,培养语文能力。
学语文,用语文,这才是扎实的语文课,朱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停留在只是对课文的朗读与感悟层面上,还抓住教学时机,适时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在这首诗歌三节的教学中都有句式训练。小鸟会 ,我们要 小鸟。因为“红领巾” ,所以小鸟 。这里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完整地、有条理地说话,同时提高了孩子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语言的训练渗透了课堂教学始终。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http://www.jxgmxx.com/oblog4/u/gmluqi/archives/200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