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设计三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方 敏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名师简介
方敏,女,1965年出生,浙江省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曾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被评为省优秀青年教师、省教改之星、金华市劳动模范、教坛新秀、首届名师等。从教以来,一直致力于教改实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构建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同时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生活作文”和“情趣作文”研究,引导学生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以疑导学、层层质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本案采用“问题”探究法研读重点句段,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学生的阅读思辨与探索。
[设计特色]
以“问题教学”引导学生研读重点句段,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题引趣。
1. 师板书“声”,请学生说说平时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2. 板书“回”组成课题,学生齐读,思考:看到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 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习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顺情引导。
(1)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 选一句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或者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 通读课文,思考:你初步读懂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简单问题当场请学生尝试解决,较难问题或中心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
三、 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 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并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 请学生根据插图说说什么像大月亮?明确多音字“倒”的读音。
(3)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四、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 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2. 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从问号、感叹号等分析理解。)
3. 这时候,小青蛙听到有人在学它,会怎么想呢?找出课文中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妈妈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去看一看。
五、 生字书写指导:
“岸、洞、倒、影”,重点分析“岸、影”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回声》,小青蛙妈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以疑导学,深入理解课文。)
二、 研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说说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找出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语,并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理解这些动词的近义词。
2. 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同时播放课件录像,理解词语“激”“荡”。
3. 师生共同板画,再次理解“激”“荡”的意思。
碰
水波 ))))))))))) 河岸
荡回来
4. 齐读,学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投石击水呢?
三、 合作探究第五自然段。
1. 自由读青蛙妈妈说的话,合作小组学习讨论。出示自学要求:
(1) 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用序号标出句序。
(2) 试着画出回声原理图。
(3) 相互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 实物投影学生图画(或请学生板画),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妈哪句话画的。
3. 为什么说小青蛙的叫声就像这水的波纹呢?播放课件录像,想象声波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现象。
碰
声波 ))))))))))) 石壁(障碍物)
返回来
4. 讨论:声波与水波有什么相像的地方。结合看到的现象与课文相关语句进行理解。同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返”。
5. 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说说小青蛙是怎样听见自己的声音的?
6. 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想想:青蛙妈妈投石击水是为了说明什么?
说说:回声就是声音的______碰到______返回来的声音。
7. 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时的高兴与刚来桥洞时一样吗?引导读出小青蛙兴奋、欣喜的感情。
四、学习第六段。
1. 自由读这一段,理解小青蛙现在的“欢快”心情。
2. 指名一个同学扮演小青蛙,其余同学读回声,体验欢快的心情。
3. 放课件录像,欣赏小青蛙的回声。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你学了课文,懂得了什么?
2. 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
3. 小结:同学们只要留心观察,参与实践,就一定会比小青蛙聪明。
六、复习巩固。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 完成课后作业“读读抄抄”。
[评点]
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的同时主张精思。小学生学语文思什么?如何思?它不是逻辑性极强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主体感悟。本案以“对回声,青蛙妈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为主问题展开,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可以听到回声,是怎样产生的”,正是这种建立在经验之上的主体感悟。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可谓至理矣。(周一贯)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