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孟尝全 文章来源:小学语文网
[教材简析及设计意图]
《我是什么》是一篇优秀的科学短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以谜语的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及与人的利弊关系。在作家笔下,“水”如同会变身的魔法师,成了有着不同的家、有着不同脾气的生命体。教学这样的课文,尊重科学性是前提,而感受语言、品味语言才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要将感悟科学文艺的语言特色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正如前苏联著名科学文艺作家伊林说过,科学文艺作品是“用艺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把科学素材同诗意地感受世界结合在一起。”细读本文,不难发现,文中语言有时如同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有时如同一个个动态变化的场景。教学时,应努力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亲历水的各种变化,品味语言描述的特色,提升朗读感悟的层次,同时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究兴趣。
识字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又一重点。本文要求认读的生字较有特色:11个认读字除了“浮、雹”两个生字在第一、二自然段以外,其余9个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而这9个生字字形普遍较复杂,如“灌、溉、暴、毁”等字很难以分析字形的方式帮助识记,唯有在语境中多次再认才能扎实掌握。因此,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更适合本文特点。
[预设目标]
1.认识“浮、雹”,会写“浮、晒、黑”。初识”暴、躁、灌、溉”等9个生字,建立正确的字音表象。
2.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预设流程]
一、联系旧知、引入新课
联系已学的课文《雨点儿》、《雪孩子》,从“云、雨、雪”之间的亲密关系引入新课。利用熟知的信息激起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正确朗读生字集中的段落
1.学生初读全文。
(1)猜猜我是什么。
(2)不认识的字看着树叶上的拼音自学,把课文读正确。
2.揭示谜底,板画:水娃娃。
3.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建立正确的字音表象。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及课文第四自然段。
(2)卡片再认词语,以水娃娃变模样作为奖励,初识生字:雹。
(3)正确朗读第四自然段。
三、精读一、二自然段,感知变化,品味语言
引入:水娃娃正在热情地邀请咱们,走进它的世界,去看看这各种各样的神奇变化。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丰富的视觉想象中领略“云”的变化,品味语言的生动性
1.领略云的变化美,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1)观看三种色彩的云图。
(2)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尝试把句子读正确
(3)交流:你最喜欢云穿着哪一种衣服?随机指导朗读。
(4)小结:看来穿着每一种色彩的衣服,云都有它独特的美,正是这些衣服不断变化着,才让我们觉得云是那样的美丽。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云的形成。
过渡:那样美丽多变的云又是怎样从水变化而来的呢?
(1)学生朗读有关句子,随机学习生字:浮。
(2)板画演示:“水”变成“云”的过程。
3.正确地朗读第一段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具体场景中亲历水的变化,感悟语言的准确性
1.结合贴图引入。再认生字:雹。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3.感受“雨”。
引导想象:如果你变成了雨,你想落到哪里去?
4.感受“雹子”。
(1)观看有关雹子的图片,感受其特点。
(2)理解“打”,体会用词的准确。
(3)指导朗读。
5.感受”雪”。
配乐朗读,理解“飘”。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小结
师:看,雨、雪、雹子回来后又将变回水的模样,水就是这样不断地循环变化着。现在你明白,雪孩子为什么能化成云,云里为什么能落下雨了吧?不过,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这些,大家可以在下节课再学习。
五、指导写字
1.再认:浮、晒、黑。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人教小语资源网 www.pepxiaoyu.cn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