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一课的朗读指导
《黄山奇石》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语言生动,描写形象,富
有情趣。我基于对课文特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课堂上主要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训练
,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朗读基础训练。
孩子们读书不懂节奏,唱读现象严重。他们在朗读时只“念字”(一字 一顿),不会
“念词”,比如,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时,作为教师就
要教给学生方法,平常要加强“念词”的训练,(xxxx x xx xxx x xx xxx xx ).至于
咬字吐字,发声等训练,是提高声音表现力的基础,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学生
朗读时“有口无心”“有声无情”等毛病有重要作用。朗读基础训练是侧重“读得正
确”的训练,同时也为“读得流利,有感情”打下基础。
2、朗读技巧训练。朗读技巧主要包括停顿、轻重、快慢、语气等四个方面,二年级的
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对节奏、音高的分辨能力,且能较好地再现,在小节朗读时,教师
通过范读、讲解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什么地方停顿,什么地方重读”,启发学生确定
重音的过程,实际是加深理解课文的过程。而停顿与中重音的相辅相成,则构成了朗
读的节奏。不同的节奏表达出不同的感情。
如金鸡叫天都 一段,我重点抓住了“金光闪闪、巨石、雄鸡、不住地啼叫”这四个
词对学生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我问:为什么这几块巨石金光闪闪?你在生活见到过金
光闪闪的什么?为什么称为雄鸡,金鸡?“等。理解之后,我让学生们把这只金光闪闪
的雄鸡的气势读出来。第一遍过后,我这样指导:“老师听出来了,这只雄鸡是金光
闪闪的,可老师没听出来它是雄鸡,现在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好不好?”。范读之后,
学生又读,效果好多了,可“不住地啼叫”仍然没读出来。于是,我又接着指导:“
同学们,这是一只不知道劳累雄壮的鸡,它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你们再读一遍,
让老师听出雄鸡叫个不停、不辞辛苦好不好?” 就这样学生读课文做到了声情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