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一株紫丁香》教案及课后讨论

《一株紫丁香》教案及课后讨论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一株紫丁香》教案及课后讨论
                  执教者   陈兰华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满童真、童心、童味,想象丰富、美好,是教育学生尊师、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领悟诗歌的魅力,可以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歌蕴含的情感,在读中领悟诗歌蕴含的思想,在读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因此,本设计重视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读的层次性和鉴赏性,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尊师爱师的感情。
                      3.在欣赏诗歌中,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在读诗中鉴赏,在鉴赏中读诗。
                  教学难点: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
                  课前准备:《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乐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启动情感
                      教师模仿儿童语气导入: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的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
                      【教师模仿儿童语气导入,以学习伙伴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让我们一块儿欣赏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诗文鉴赏,读中悟情
                      1.教师再次模仿儿童语气: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让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为的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相应的句子,并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采用充满童真、童心、童味的文中诗句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鉴赏诗文奠定了情感基础,为朗读诗文提供了一个范例。】
                      2.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填空:“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       
                  ;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您       ;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您           ;让花香飘进您        的梦里。”
                     
                  【这一环节的朗读重在引导学生大致读懂文本、了解文本,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掌握的程度有深浅,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地运用了选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策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进行训练,体现了学生不同的革新能力。】
                      3.这些都是孩子们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送给老师啊!请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他们的心愿。
                    4.小组互表心愿,互相评议,比比谁读得好,选出朗读能手。
                     
                  【此次赛读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为的是让学生把“心愿”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朗读的要求有所提高,赛读的形式调动着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样的安排,自由度大,能兼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自主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一名学生,选择其中一小节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代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师随机点拨、指导: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的动作,用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读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唱歌”“消除”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抓住“盛开”“感谢”“挂牵”等词语,读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理解“挂牵”:教师先叙说老师平时挂牵学生或家长挂牵孩子的事例,再让学生举例说,从而理解“挂牵”的意思,体悟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关爱。
                      小结:老师的一点一滴洒向学生都是爱,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用朗读表达出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吗?
                     
                  【利用互评互读的形式使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实现读中赏文、品文读诗的整合和读后评价的激励,把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五节:教师导语引导读文:辛勤的园丁培养新一代。今夜灯光仍在亮,呕心沥血的您在改作业,高大的身影印在您窗前。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
                      【充满深情、如诗般的导语,启发了学生的想象,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进一步为学生鉴赏文本服务。】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此环节是对学生鉴赏诗歌的检测。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倾诉的对象,用语言和动作抒发对老师的爱戴和赞美之情。】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指名上讲台朗读全诗。
                   
                  8.师生一起总结:窗前的紫丁香消除了老师的寂寞和疲倦,捎去了同学们对老师的感谢和关怀,寄托了同学们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和尊敬。
                    三、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学生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两项作业。
                      1.课内作业(必做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作业(选做题):
                      (1)读有关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诗歌。
                      (21写一段赞美老师、感谢老师的话。
                      (3)把本首诗编成歌曲唱一唱。
                     
                  【设计有弹性的作业,按剩余时间的多少选择合适的环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自主选择,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充分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水平。】
                     
                  
                  
                  
                  
                  课后讨论:
                  朱春春:  
                  教学中,老师显然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紧紧围绕“紫丁香”这一核心,引导学生读、思、议,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了阅读教学中“自读自悟”的境界。
                  吉宁: 
                  陈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并加上动作表情来朗读课文。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读自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陈梅 : 
                  若要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首先要从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事物着手,使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让学生产生观察的欲望,教师加以引导,明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去观察。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都是自问自答,没有让学生用心地去想,去观察,使学生的思想处于懒惰状态。教育学家斯宾塞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本节课中,教师热情地鼓励了学生大胆去观察、去发现,有利地培养了学生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逐步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唐爱凤: 在这节课上,
                  教师作为引导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语文教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给小组确定了一个个明确、具体的目标。如读: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问:在学习小组里提出学习中的疑问,让小组伙伴共同交流解决;讲:把读课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伙伴听。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在以后的读文中就会自觉地给自己小组提出学习要求,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对小组学习的结果给予了及时评价。评价也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等。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很好的统一。
                  吉宁:  
                  课堂结束部分的交流活动(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使学生放松了心情,可谓一举两得。陈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小结并提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从被动的地位提升到主动的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潜移默化地诱导了学生走向主体控制的自主学习。
                  
                  总结:  
                  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实现,最终都要以学生的变化加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而教师的作用只有推动学生自主活动才能真正变成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应该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精心构思,合理布局,使整个教学疏密有间,张弛有致,要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让他们自已去读、去理解、去思考,然后再让他们把学到的、悟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给以启导、开窍性的点拨,目的还是进一步更好地自学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6727.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