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山行》教学设计3

《山行》教学设计3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山行》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技能目标)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技能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词义理解达到全句、全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难点: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难懂字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活动:

(一)揭题,激疑导入:
1、板书:行,谁能用“行”字组一个词语。板书:山行,读题,说说知道了什么。
2、简介诗人杜牧(唐朝著名的诗人,最擅长于写景,与李商隐齐名,并称之为“小李杜”你们知道“大李杜”是谁吗?)。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读准字音,并划出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3、指名读,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4、交流看到的景物。
  5、再读古诗,用“.”表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6、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三)、精读诗歌。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角色转换——孩子成为诗人,完成情感体验。
 1、以诗人的视角看世界
  (1)、创设情境: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那是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杜牧,你看到些什么呢?
  (2)、出示课件,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结合观察,引导认识景物,并感受景物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
  (一个“远上”再现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传神地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让人产生一种悲秋之情。)
  a.引导观察: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座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体会“山”之连绵起伏。
  b.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黄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你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之“寒”。
  “石径斜”
  (一个“斜”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飘逸的远山之中。)
  a.你的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课件理解“斜”字。
  b.感情诵读“石径斜”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有人家”
  a.看课件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感情诵读体会“白云生处”的虚无飘渺。
  b.看课件体会:人家在什么地方?感情诵读“白云生处有人家”,感受虚实结合的诗意画面。
  c.感情诵读一句,加深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a.过渡:你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b.学生先自由读2句说说原因。结合孩子的说,引导感悟:
  “枫林晚”
  a.看图想象:夕阳照耀在枫林上,是怎样的景象?感情诵读体会。
  b.理解“坐”字,想象此时你看到此景会怎样说?
  “霜叶红于二月花”
  a.学生看课件说说枫叶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二月开的红花是什么样子的?
  b.感情诵读体会霜叶之红。
  2、以诗人的情感诵诗歌。
  同学们,你觉得眼前这情景怎样?看着看着,诗人竟不禁高声吟诵起来,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我们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读;读出节奏感。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指名读——师范读——同桌互读——齐读

(4)这么美的诗想背下来吗?

四人小组合作背——展示

(四)总结:

   1、 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诗?哪句中最能体现?

   2、“霜叶红于二月花”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深秋的枫叶,使秋天不再是萧瑟灰暗,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所以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3、带着这种感情再次齐诵(配乐)

(五)课外拓展

 找找背背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附板书:                  

山行
           杜牧
             (远)寒山   石径(斜)
        白云(生处)人家

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6723.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