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赠刘景文》教后感

《赠刘景文》教后感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赠刘景文》教后感
                                                                           沈玲俐
                        一直怕上古诗课,不是怕学生学不好,而是怕自己教不好。古诗是我国文学体裁中最美的,古诗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语文教学中最美的课堂。所以总怕自己浅薄的知识无法化开这古诗的美丽,致使学生也拾掇不到这份美丽。
                        那天,左边一本语文书右边一本教参,人却开始发呆。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古代诗人写作的一大手法,诗人直抒胸臆或极强的渲染环境是为了表情达意。“诗情画意”,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没有感情,就相当于诗没有了灵魂。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古诗,必定要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明天就要上这首诗了,可是我自己还没“走进”诗人,与诗人“对话”,怎么走进教室呀!教参中只介绍了诗的大意,对于苏轼要表达的感情却只字未提,明天这对台戏可不好唱,得在去找找资料。后来,我查阅了资料才略知一二。
                        此诗是苏东坡写给刘景文。此时刘景文年近六十,犹朝不保夕。作者第二次到杭州做官,与刘一见如故。既悯伤其愁苦,又希望他振作,不致因老病困穷而长此颓唐下去。所以以荷比君子,荷枯叶尽,正喻君子生不逢辰,难免潦倒失路;以菊喻晚节,而景文晚年并无亏缺,犹有凌霜傲雪之姿。但人到暮年,加上一生失意,总不免多向消沉颓唐一面着想。所以诗人乃以三、四两句对刘勖勉有加,给以支持,使刘认识到前景还是大有可为的。“橙黄橘绿”才是人生最成熟的收缘结果之期,这使刘不仅看到荷枯叶尽的一面,还有傲霜雪抗严寒和收成果实的一面,希望他能振作起来,坚持下去。
                        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心想,明天我就不怕孩子们发问了。第二天上课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解题。大家一下字就懂得了诗的题义就是:此诗送给刘景文
                        根据题意,猜猜他们的关系。品读了诗句,体会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后,学生乐陶陶的,一副什么都懂了的样子,也没有一个孩子发问。于是我便皱着眉头说:“同学们,老师觉得有件事特别奇怪,不知道有没有小朋友跟我想的一样?这首诗明明是送给刘景文的,为什么竟写秋天呀!他要告诉刘景文什么呢?”这下,一个个都傻眼了。
                        “想不想知道?”“想!”于是我便把刘景文当时的境遇用通俗易懂的话介绍给他们。“看这这样的刘景文,如果你就是他的朋友,你
                        就是诗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时孩子们又打开了话匣子。有的说:“朋友不要难过,要像菊花一样坚强!”有的说:“年纪大了有什么要紧的?”有的说:“你一定要坚强起来!”再让学生品读古诗,体会苏轼借景传情的写作风格,效果不错。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6721.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