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动态生成”孕育课堂新生命——《坐井观天》教后小记

“动态生成”孕育课堂新生命——《坐井观天》教后小记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动态生成”孕育课堂新生命——《坐井观天》教后小记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展示了课堂的真实性,追求教学

的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于是,课

堂孕育了新的生命。在《坐井观天》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了许多令人惊喜的东西,

现撷录于此。
 片段一:“落”字的探究
  教学《坐井观天》时,在讲解“井沿”一词时,一个学生注意到该小节中的一句

话:“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不解地问:“为什么要用‘落’而不用‘飞’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我马上放弃了预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主动去文本中

寻找答案。“是啊,为什么不用飞呢?”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积极地投身于朗读、探

究之中,经过反复思考和交流,踊跃地参与了讨论。
生1:如果用“飞”的话,就和前面的一字重复了,变成“小鸟飞来,飞在井沿上。

”这样朗读起来不好听!
生2反驳到:那不用“飞”,用“掉”字也可以呀!为什么一定要用“落”呢?
出乎意料,没想到学生那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一副非要弄出个所以然的样子。欣喜

中继续扮演着“引线人”:是啊,我也想知道用“掉”字可不可以?
生3:不可以,“掉”字感觉小鸟一点都飞不动了,像被猎人击中了就直接从天上“

掉”下来,而“落”的话说明了小鸟还有点力气在飞的……
师:你从哪看出小鸟还是有点力气在飞的?
生4:“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我从这句话中看出

……
还没等他说完,一生抢着说。
我点头赞许道:从这句话中,你还明白了什么?还可以解释什么?
……
生5:我还知道了,小鸟已经很累了,用“飞”的话太轻松了,用“掉”的话好象速

度很快似的,而且也不知道掉哪里?
生6:对啊,说不定一下子就掉进了井里……“落”的话说明小鸟知道自己要落在井

沿。
生7:小鸟是在飞的,只不过他太累了,慢慢、慢慢,翅膀一扇一扇地落下来的。(

为了让大家理解,该生还做起了动作,让我们感觉此时他的翅膀好象很重似的,飞不

起来了……)
师:你们可真会读书,是啊,我们的小鸟下来是为了……(生:找水喝的),是看到

……(生:水井)而下来的,“落”字不但写出了小鸟的累,还写出了小鸟落的位置

非常得准确。
……
 片段二:让青蛙跳出井口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是我事先预设的,但是学生的回答却是我没预料到的。
当我问完:“青蛙到底愿不愿意跳出井口?”这个问题后,学生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愿意和不愿意的也都表明了自己的理由,接着我加问了句:你有办法让不愿意跳出井

口的青蛙出来吗?
生1:青蛙,青蛙,你快出来看一看吧,天真的很大,外面的空气很新鲜……
老师故意接腔道:和小鸟说的差不多,青蛙才不稀罕出来看呢!
突然想到,教学《看雪》这课中,在稍加引导的前提下,曾让学生写过“欢迎台湾小

朋友”的诗,觉得学生写得还都不错,于是又突发奇想,引导说:我们编首诗来夸夸

小青蛙吧,说不定他一听你们赞美它,就马上跳出来了!我给他们起了个头:小青蛙

,小青蛙,呱呱呱,捉起虫来……


[1] [2]  下一页

教学反思《“动态生成”孕育课堂新生命——《坐井观天》教后小记》

生2:捉起虫来顶呱呱
生3:上面的虫子真多呀,请你出来消灭它!
还有一生,在这首诗的基础上,加上我的引导和同学的意见,稍加改动创作了:
生4:小青蛙,小青蛙,顶呱呱,
        你快出来捉虫吧!
        虫子最怕就是你,
        我们等着你回答。
……
正当我想把这一幕结束在这美好的氛围中,接着讲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一切时,一

学生举着手说:我不用夸它,就能让它出来!如果井里的青蛙是公的,我就让母的青

蛙在上面叫;如果井里的青蛙是母的,就让公的青蛙在上面叫。我想这样,井里的青

蛙肯定会很快出来的……
这学生一说完,教室里就有很多学生问:为什么呀?为什么呀?
我略思片刻,回答道:因为他们是一家,它的亲人来找它了……
虽然我的教案搁浅了,但学生的思绪却已远航,他们学着并快乐着,在自主学习的同

时又真正解读了文本。同时也让我在心底呼喊出一种声音:打破预设吧,让我们和“

课堂”一起成长!让课堂成为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预设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预设如同建材,标准却是建设,备

料不等于房屋。课堂教学不只是预设,更是动态的生成。有了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教学才成为一门艺术,才有了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呈现出勃勃的生命气息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670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