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后记
上了《看雪》一课,感觉学生听课的神情非常专注,让我有一种享受课堂的感觉。原来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热情,上课竟然是如此曼妙的享受。真希望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能让我带着这样的心情走出教室。
回到办公室,我想了一下,为什么这节课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兴奋点?噢,对,因为我对课文有了一种独特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让我的课堂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细细读了《看雪》一文,读懂了作者潜藏文中渴望祖国统一的深情。但是这样一个厚重的话题,怎么能够让二年级的学生听懂?于是我由雪做引子,先引导学生看图片:一群孩子正在欣赏橱窗里的雪景,我问同学们为什么台湾人要把雪景陈列在橱窗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思维被这个问题激活了,他们开始认真地在课文中找起了答案。有的同学一下子就找到了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话:因为在台湾很难见到雪。
仅仅因为很难见到吗?有没有别的原因?于是顺着课文的写作思路,我们找到了看雪时孩子们心里的惊奇——听雪时孩子们心里的向往——讲雪时老师心里的甜美——听雪后师生心中的美好愿望——到北京去看雪!这样围绕着神秘的雪,引出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孩子们惭惭理解了台湾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美好情感。虽然有些学生的眼神中还有些懵懂,但是我感觉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台湾孩子渴望到大陆看雪的那份非常强烈的愿望。
这节课特别值得表扬的同学是曲春昱、于雯雯、张汀昊、王蒙等同学,他们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很好。孙子涵和郑雅晴对于词语的理解也不错,他们能够尝试把组成词语的字分别来理解意思,然后把两个意思合并起来,非常好!应该教给全班同学掌握这个方法。另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数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太好,还应该在课堂中加强这方面的专项训练。要引导学生自悟词意,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快乐。
另外,我觉得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也很有创意。因为我以北京的雪为中心,边上是台湾的老师和学生,左边老师讲雪、忆雪,右边学生听雪、思雪,互相呼应,很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最终让学生体会到了台湾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看来以后的语文阅读课应该在板书上多下功夫,不能让自己的析书与讲解课文两层皮。
以后一定要尽量让课堂精彩,要在备课下狠下功夫,不能懒惰呀!窦桂梅老师的声音那么清晰地在我耳边回响,我们每一天都应该上好自己的公开课,因为有那么多的学生,他们在听,我们不能误人子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