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案中心 >> 二年级 >> 浏览文章 
搜索:
《清澈的湖水》听课心得

《清澈的湖水》听课心得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3日  字体:

  

《清澈的湖水》听课心得
剑南春 发表
                               
  听了徐老师的课后,我深深地感觉到: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本课教学,徐老师以读为主线,组织了教学的全过程: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选读课文。这就改变了过去由教师主宰阅读教学的方式,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徐老师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教师在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往往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本课教学中,我徐老师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徐老师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把垃圾扔进湖里吗?”等等,这些指向性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深层含义。有人会问,这不是教师的指令吗?对。但是它建立在学生自我实践的基础上的,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 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还不能跟生活的联系结合起来。教师还是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励情感,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们已经画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地读吗?”可见,情感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纽带。

4、 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相互引导、相互指正、相互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地读吗?”徐老师指名学生读,后加以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交流,通过学生个体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想的碰撞和相互交流,彼此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反观自己的阅读教学,的确有很多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虽然自己也想出一些办法在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在这方面应该加大力度。

                                                                    

                                                                      ---------崔勤峰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ernianji_487_16612.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